(一)天不救人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的个人才能,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把握,特别是取决于他靠什么手段来把握外部世界,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正如先人所云,“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菜根谭》中也讲,“吃得菜根香,啥事不可为?”然而现实不是书本,不可能只是一片光明或者只是一片黑暗,让人转瞬间便可一览无余,只有坚毅和决心才是无所不能的。出色源自于本色,成功缘自于内功。只要我们不停的努力,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见到阳光,都可以找到成功的力量。天不救人人自救,人不爱我我自爱;自救之人天救之,自爱之人人爱之。人不可以被教,所以人也不可以被救。只能让他去发现自己,发现天路,救赎自己,然后救人。
失败的人总是在事后找借口,而成功的人则是在事前找突破口。“热情+远见+行动=成功”,执信在恒,成功于道。所有成功的人都要历经磨难,但不是所有历经磨难的人都会成功。原因在于成功的人出发点是正确的,所以路对了,就无畏于坎坷与崎岖;而另外一些人则在出发点处便走上了“误区”,所以无论如何,终点都是“死地”。遭遇挫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出发点错了,多走一段路就多受一段罪,正如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与“大跃进”。
成功令人欣喜,要禁的起,同样失败另人伤感,也要受得住。人生本有春夏秋冬,所以酷热与严寒并不可怕,可怕是不能从挫折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记住失败后,笑一笑,说“没有关系”。不要怕别人说你是怪物、疯子,事实上只有别人把你当怪物当疯子时,你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巨大的成功。
(二)成事在己
此时的我真是矛盾极了,不知如何是好?走出去,又走回来;走回来,又走出去。到底该如何去做?谁能告诉我?我没有勇气去选择,可又不甘心就此“沉沦”。此时真恨自己所受到的那些“死板”的教育,为什么培养出来的竟是如此无用的“废物”,连这么点障碍都冲不破。才发现,对真情的痴恋,也许只是因为现实生活环境中太多的冷漠与虚伪;对成绩的不闻不问,其实更多的是在害怕“这不是真的”;不断的攀登与跋涉,是原以为如此就能够远离那些自己所厌恶的东西。当这些东西不见了以后,我的活力也没有了。我曾千方百计的逃避,可它(厄运)还是劈头盖脸的袭来,这反倒让我得以生存与前进。当这些不在光临的时候,我的心也变成了没有光明的暗室。这是为什么?
或许自己的心根本就没有走出过寒冷与苍白,无论何时。因为自己只是在被迫行动,被迫逃避,被迫前进。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的一切,其实都不属于自己,更不属于自己的心。现在自己应该走出冬季,走进春天,开始发芽生长,继续努力的去做,可以忘记过去,不必追求完美,让轻松快乐与艰苦奋斗同行。无须任何粉饰,无须任何的不平,世间自有公道,人间自有沧桑。即使来路真的是痴狂,也就剩这一次机会了。所不同的是,虽然还有不宁,但至少这一次,我已从心底里接纳了自然,我会让自己平静而不乏活力、坦然而又适当保留、淡泊而又适可取之。
这种心情也让我能够面对与反思以前的种种怪异现象,进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比如,每次当自己忐忑不安的不知如何面对结果时,结果常常是好的;而当自己“坦然”面对,稍有自信时,结果却常常是坏的;这让我常常不相信自己,也让我怀疑这一切的真实性。现在我开始明白,这一切都源自于自己的被动适应。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意是由一点一滴的疏忽积累起来的,大错也是由一丝一毫的误差积聚起来的。所以欲成事者须坚持到底,善始善终;要够坚韧,百折不挠,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堤溃蚁穴是此缘故,水滴石穿亦是如此。之所以会遭遇那些“意外”的失败,是因为那时的自己体质全面下降,再也承担不起那些繁重而艰苦的“工作”。如此,没有了“革命的本钱”,又何谈“革命”的胜利呢?虽然是做出的同样的努力,但身体的巨大反差决定了现实的巨大反差,进而也就有了思维里的巨大反差。
这也让我发现,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失败更不是没有原因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必然的现象。千万不要以为,拥有满腔的热血在胸中涌荡就一定可以无往不胜;千万不要盲信,只要豪情万丈的高歌猛进就一定可以所向披靡。先人早就告诫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英国的培根也说“一切腾达,无不须循小梯盘旋而上。”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事者,谋于虑,成于悟,失于傲”。当然,有谋的同时更需要有科学的付出,有悟的同时也需要有高效的行动。因为要成事、要成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强;而比别人更强的出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由此看来,对于所取得的成绩依然可以选择“不闻不问”,并非是自己不敢面对,只是如此的重视它又有何用,已经过去,未来还不知道,真义不在于此。正如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乒乓球手之一的邓亚萍所讲,“每一次都是零的开始,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为了它(第二次夺得奥运会的冠军),我付出太多了。”
天不救人,成事在己! 文章来源:《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
成事在我不在天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