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哲学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哲学论

——访著名学者于今教授

 

 「来源:价值中国网 记者:覃怡敏」  2007-10-31

     

「内容摘要」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内涵,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高度上来研究国家哲学,实属必然与必要。社会主义国家哲学论是批判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价值中国: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这一主题用国家哲学怎么来解释?

  于今:十七大提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内涵,从国家、民族和社会整体、高度上来研究国家哲学,实属必然与必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国家哲学论是批判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价值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是说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国家”。国家哲学理论伴随其悠远的历史根源与条件产生并发展到了今天,您认为,社会主义以前的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哪些优越性?

  于今: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三大特性,是批判的、开放的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而非全盘否定;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指导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与时俱进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规律。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用暴力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建立新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本质,从而就有社会主义特殊的国家哲学:其目的是扬弃国家生存哲学成为社会发展哲学。因此,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而且更注重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以前的国家哲学基本上只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而社会主义国家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兼具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功能不仅在于对敌人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压迫功能,而且在于社会功能,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是其三大特性。首先,科学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基本特性。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历史客观规律的,是指导国家行为和社会生活的科学理论。其次,实践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根本特性。旧国家哲学只是“解释”世界,是“虚假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尊重并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物质实践,从中汲取养料,并为广大群众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则是旨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哲学。最后,群众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表现特性。它从群众中来,也回到群众中去。

  价值中国:十七大着重阐述了“创新”对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这是否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哲学作为国家的“头脑”,充分体现其思想文化的导向功能的体现?

  于今: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思想文化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对政治思想变革的先导作用以及对人们进行社会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教育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苏联、东欧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铁的现实都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培育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支撑。从思想文化上,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自主创新观点深入人心。

  “创新”对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具有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将创新纳入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内涵、体系之中,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哲学作为国家的“头脑”,体现其思想文化的导向功能的体现。

  价值中国:当前中国国家哲学的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哪里?

  于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更注重社会功能。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和全面我们所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哲学是关于国家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我们应该在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题,分析国际形势,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行和发展,以应对国际格据的演变,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这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当资本主义把科学发展观仅仅当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的时候,他可以从政治、军事上进行攻击包围,这就需要我们整个国民、社会全体公民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形成有机、系统的国家哲学,以一个国家整体的哲学面貌展现出来,去反击资本主义的包围和破坏,并同时吸取其经验,才能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自身的生存。

  科学才能民主、科学才能和谐。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崭新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灯”,它不仅清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更主动回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国家哲学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具有现实和前瞻意义的前沿性学科,首先,国家哲学这个概念(或说事物)本身就是需要澄清的;其次,当今中国出现了大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中国的国家哲学需要加以深入探索。用战略思维、全局性眼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发生在时代和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就需要结合自身特色、扬弃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全球视野中,站在哲学的高度,运用宽广的眼界、历史眼光、普遍联系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来进行自身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构建。

  价值中国:在您的一些关于国家哲学理论的文章发表后,曾经引起过一些争论,其中存在一些反面意见,有人说“推行‘国家哲学’,目的就是实行思想专制。”对此,您怎么看?

  于今:国家哲学的提出,是时代的召唤。它既具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意义,又具有实践的客观需求和现实反映。具资料显示,近几年,欧洲少数国家已经开始从政治、经济、战略等领域研究国家哲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我是从2003年开始探索,真正立题和研究是在2005年,在我之前,中国只有安徽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任吉悌教授以及王皑霞教授等极少数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国家哲学的概念明确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真正将国家哲学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并提出应该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和框架内建构当前的国家哲学,这样才能使国家哲学的建构更加具体化、策略化,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渗透性;结合时代的新特点,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我认为,还应该在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在当代世界范围之内、在新时期中国出现新时代特征的时候,国家哲学的建构本身就具有一种国家战略的地位和意义。战略眼光和思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以及战略眼光和哲学高度的融合,将国家战略框于国家哲学,又将国家哲学融入国家战略,这是我迄今为止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家哲学的思路和特点。

  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三大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尊重并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物质实践,从中汲取养料,并为广大群众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群众中来,也回到群众中去。因此,它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强制的,没有对人民及其思想进行专制。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决策,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再到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从中国共产党的运行机制上升到党的执政理念,再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是符合新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发展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日臻成熟、理性和自信,根本就是与思想专制相互抵制的。

  我们当前提出研究国家哲学,是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哲学是指导国家、社会整体运行、发展的哲学。所以,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是必然、必要的。

  价值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应该说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无论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应怎样深入认识这一世界意义?

  于今:马克思说,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是解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身不能够解决的)根本矛盾的钥匙。资本主义要容纳更大的生产力发展,必将借鉴、吸收社会主义的因素,比如进行政府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缓和劳资对立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同样,毛泽东新革命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十大关系哲学,邓小平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国家哲学的高度发展的党建(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执政党)理论;当前提出的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整体观,这些都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并应该借鉴和利用的国家哲学。

  世界是物质的,也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铁一般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在私有制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已近乎到了极点,全球化暗含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必将被打破。社会主义是充满活力的新事物,是世界的将来,是资本主义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指导思想、核心和精髓,具有全面的科学性和永久的生命力,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记者:覃怡敏」
   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