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奈迪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王慧泉
一、陶瓷设计要有主题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最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和研究既而可以继承这些宝贵的精华。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现在西方的艺术思潮对我们的影响很深。我们当代的很多陶瓷艺术设计作品都能看到西方陶瓷艺术作品的痕迹。学习,借鉴西方作品固然是可取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根本就是照单全收,根本就不分析,研究,鉴相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向就不尽相同。西方的作品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反之亦然。日本的陶瓷艺术设计家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就单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日本的陶瓷设计作品。日本陶瓷艺术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很认真,仔细。这点从他们的作品中就可以反映出来。他们做设计不单态度认真,仔细。而且设计思路巧妙,设计思路大胆。在吸取西方文化艺术精华的同时并不屏弃本国的艺术文化。而是把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了东西和并。做出的设计不单有西方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具有浓烈的东方气息,很有主题性。
二、陶瓷设计的立意要新颖
没有主题,没有思想,没有深度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只会让人看了不知所已。这样的作品也许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自我感觉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应该让大家引起共鸣,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说是惊艳。首先所需要的就是要有新颖的立意,从而使观赏者产生一种真切的美感。当今中国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就是缺乏这种感觉。好的作品要禁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论多长时间都要禁得起后人的评说。例如中国古代的唐三彩和青花瓷。无论怎样都是我们陶艺作品中的典范。
好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都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并赋予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回味无穷。看过这些作品后我感觉收益菲浅。我们现在所需要研究的就是中国陶瓷艺术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蒹学习外国陶瓷艺术的有益成果。学术构想主要体现在研究传统发扬传统吸收外国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为中国民族风格独特的陶瓷艺术。我们现在要学会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我们民族的风情,反过来用我们民族的元素渗入到西方的表现风格来完成我们的设计作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中西和并,做出有主题,有思想,有内涵并且立意新颖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
三、陶瓷设计的表现技法,材质运用,烧成工艺需要创新
(一)、陶瓷设计表现技法的创新
陶艺的表现技法是一件陶艺作品成功的先行条件之一,必须要避免造型和装饰大众化。就我个人来看我非常喜欢龙泉的青釉作品。做出的作品具有梦幻般的效果。似玉非玉,光滑如镜。尤其是在灯光下所散发出来的流离光彩让人仿若置身于仙境。至今仍旧非常让我着迷。不过问题总是从两方面去想的。现在来看龙泉的陶瓷艺术作品,虽然名家辈出,许多的作品都以不菲的价格被国内外的收藏家和博物馆所购买和收藏。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陶瓷历史名城---“龙泉”的品牌效应。国内外的收藏爱好者和博物馆大都数都是冲此品牌而来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将龙泉近几十年的陶瓷艺术作品,无论是否出自名家或者非名家的作品,将它们摆在一起相比较来看,不难发现它们的造型,题材,表现技法和装饰方法都大同小异,几乎都一样。如果将作者的标识和落款遮盖住。真的不好区分出来那件作品出自于名家之手,而那件作品又不是出自于名家之手。很少有大胆的创新,缺乏自我个性的展示。有很多陶瓷艺术家都是用工人师傅拉好的坯的半成品自己在稍加改动,画上或刻上自己想要的题材,然后在挂上龙泉的青釉,最后烧窑和烧成大多数也是工人师傅完成的。这一件作品的问世里面也包含了无名工人师傅们的辛勤劳动。龙泉的陶瓷艺术作品应当变形,夸张和创新。还有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好的作品一出现用不了多长时间与之一样的作品就泛滥成灾,这也是名家作品与非名家作品难以区分的原因。2002年的龙泉青瓷节就给龙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机会。这次活动的宗旨就是:(1)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鼓励一切适应新世纪,新时代,新生活的陶瓷艺术的创新。(2)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不仅包括设计观念和设计构思的独创性,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及特色,同时也包括材质运用的创新,技法的创新和工艺的创新等,以及它们与设计创新的完美结合。(3)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覆盖日用陶瓷设计,传统艺术陶瓷和现代陶艺等各个领域。本活动要肯定各个陶瓷艺术产区的特点,充分展示它们不同的风貌。评比的原则也显示出了龙泉节需要创新的精神。其原则是:
(1)日用陶瓷类需要造型和装饰的独创性,以及整体艺术效果,鼓励具有超前意识的概念性设计;使用功能以及配套的合理性;新材料以及材料和工艺的生产适应性。
(2)传统艺术陶瓷类需要设计构思的独创性,作品既富有传统民族特色,又富有创新理念,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材料的合理利用,表现技法的创新;鼓励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技艺水平的提高。
(3)现代陶艺类需要作品的独创性,多元化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以及时代精神;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性;表现手法和技艺以及材质运用的新颖性。该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获奖作品送了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展览。这次活动的举办成功很好的推动了龙泉乃至全国的陶瓷行业创新精神的发展,对中国陶瓷行业的影响很大,意义深远。除了龙泉我国著名瓷都“景德镇”也有很好的创新。
今年我上陶瓷产品造型课的时候也在陶瓷造型表现上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做的是茶具和咖啡具的设计。这些器皿一般留给人的印象都是圆形为主。我换了一种思考方法,这些器皿为什么不可以以方形的形态出现。之后我就画了图纸,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又反复修改了许多次。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必须要受到一些阻碍,这也是创新的必然过程。整个壶体以方形为主体,壶嘴也是方形。壶的把手是长方形并且把它提到了壶体的顶部以便于提携,而壶盖仍旧采用传统的圆形。做圆形的壶盖有两个想法第一是从功能角度来考虑便于揭开,第二是取自于天圆地方的说法。杯子则是壶体的反扣形状。以壶的把手为杯底,壶体既是杯体。与壶的形态互相呼应,融为一体。从工艺上来说也没有问题,所以说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功能,工艺和形态。三者顺序不可颠倒。就陶瓷产品设计来说首先要考虑它的功能,因为产品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具备使用功能后其次要考虑它的工艺,就现有的工艺程度和设备条件是否能完成。最后要是考虑它的形态,如何设计出好的形态,使消费者中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二)陶瓷设计材质运用的创新
人们现在面对的都是快节奏的生活,每天都很忙碌。人们都很向往着过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回归自然是人们的愿望。也是在现在化都市中不可能实现的,可是陶瓷材质会给你一种回归乡土的感觉,很有亲和力。因为它的本身就是泥土,当你欣赏一件陶作品的时候会感觉到它所散发出来泥土的芬芳,当你触摸它的时候独特的质感会把你带到大自然。陶瓷材质的特点是泥通过火的烧成,由一种材质转化成另一种材质。这种材质无毒无味,坚硬,耐高温,可以保存永久。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上亿年都不是问题。在运用陶瓷材质的创新上,英国的一个陶艺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英国陶艺家运用综合材料做出了一个陶瓷广场雕塑,多种材料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晚上在灯光的衬托下映出迷人的光彩,很是壮观。和自然环境巧妙的融为一体。有雕塑的语言也有陶瓷的内涵。我们中国的材料科学正处在研究的阶段,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反观日本在材料科学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特别是在高技术陶瓷材料方面占有领先、突出的地位。一般来看,日本和欧美乃至中国在陶瓷材料研究方面水平相差并不大,但在新型陶瓷材料的产业方面日本在世界上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尽管日本近几年来经济停滞不前,新型陶瓷材料没有能象预想的那样在汽车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5年来陶瓷产业的平均递增率接近6%,1998年度日本陶瓷的总产量接近1.7兆日元。
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是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它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性和前瞻性。该所在高技术陶瓷方面研究的动向是:具有协同结构的陶瓷材料;具有纳米晶粒的超级金属;具有清洁环境减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电子工业应用的氧化物陶瓷;与能源相关的陶瓷;轻质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该所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人工合成陶瓷关节材料,由于陶瓷与人类的骨头组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与金属人工关节相比,陶瓷人工关节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日本陶瓷工业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强大的优势,是与以下因素分不开的:其一,日本有很多从事材料的生产和研究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中心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力量;其二,日本的其他工业技术发达,国内新型陶瓷材料的需求市场较大;其三,日本政府多年来启动了不少大型陶瓷应用开发科研项目来巩固其陶瓷产业的优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陶瓷设计烧成工艺的创新
我国烧窑的历史有几万年了,传统的窑有柴窑,包子窑,倒焰窑等等。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在又有了电窑和煤气窑。烧成材料有木材,煤,工业油,电和瓦斯。烧成的气氛有还原焰和氧化焰。烧窑的选择很多,你可以控制烧成温度,你也可以选择你所要的烧成气氛,但是你最终还是控制不了窑变。提起窑变,作者们是又爱又恨。窑变有时候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达到一种近乎梦幻的效果。可有的时候却差强人意。我感觉只要认真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那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熟练的掌握烧窑的工艺,以便烧出我们自己想要的作品。老一辈的烧窑师傅们烧窑前都要拜火神,这个仪式被传承了下来。我们烧窑的时候也拜火神。相信只要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火神会照顾你的,有时候还能给你惊喜。一切都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相信乐烧大家都知道。据说乐烧起源于明治时期的日本,流传到美国,后来又流传到台湾,在从台湾传到了我们国家。2000年美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温。海格比教授,在中国佛山石湾做了一次乐烧表演,这种乐烧是烧成工艺的创新。提到乐烧的起源地日本不由的要提起日本的新型窑炉技术。日本是一个陶瓷生产强国,它拥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与一大批名牌产品。在陶瓷窑炉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方面,日本的技术与产品有别于欧美各国,独树一帜。窑炉的使用性能与技术含量水平高,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窑炉是陶瓷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在日本亦有“一土、二火、三手工”的名谚,说明了窑与火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距今150年前,日本陶瓷业还很落后,采用木柴烧窑,窑炉多为分室龙窑(日本人称为登窑、依山坡而建)后来借鉴我国北方馒头窑技术,研制成功烧煤的倒焰型窑炉。日本由于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取欧洲科技的政策才得以发明倒焰窑炉,从而从生产要素与产品质量、烧成效率方面提升了窑炉技术的水平与档次,在陶瓷生产方面开始居于世界前列。在此过程中,日本还积极引进了由德国人发明的煤烧隧道窑炉技术。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告别了煤烧生产方式,开始其煤气或液化气烧窑的新时代,并促进日本发展成为陶瓷强国。我们国家一直是采用传统的窑炉技术在烧制陶瓷产品,不论从那方面来说我们都是落后很多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北方农村用人畜的粪便和废料所做的沼气和广西农村用废甘蔗杆和一些废料所做的酒精。这些燃料可否做为陶瓷烧窑的新型燃料,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去开发,探索和尝试。
结论
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并不是一个概念,应该将传统之中的精华很好的传承下来并且与现在的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去发现创新的方法。创新不是有限的,是无限的。从无限中去感受创新,了解陶瓷的一切美感。艺术的情感使我们的心灵生活不在空虚,创新可以使生活充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意境,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真实感觉。陶瓷的创新可以拓展陶瓷的未来发展市场,而且还能给陶瓷艺术创作者们带来一种新的感受,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新的创作思路。这样会促使更多的优秀陶瓷设计作品的问世,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