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砖四国”


近年来,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出现飞跃式攀升,国力大大增强,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由“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明显增大,广阔发展潜力备受瞩目,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变化。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2001年12月20日推出“金砖四国”这个颇具有想像力的词汇之后,很快便风行全球,成为对21世纪全球经济走向的最大预言。奥尼尔在那份至今为全球经济界引为经典的报告中预测,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中国则将在203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2050年金砖四国将成为新经济强权。此后7年的经济发展实践为金砖四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何为“金砖四国”,他们的崛起给全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金砖四国”。

  一、背景来源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发展中大国。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拼出的BRIC与砖块(BRICK)发音相似,加之四国都是非常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或者说,都是未来掘“金”的好地方,“金砖四国”由此得名。

  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高盛证券公司。2003年10月1日,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高盛估计,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并于2028年超越德国。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届时,现有的六大工业国将只剩下美国与日本。

  随着“金砖四国”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韩国总统卢武铉率领上百名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2005年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棋盘因此重新部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更是积极打造应对策略。

  二、四国异同

  四国人口众多,中国和印度人口都超过10亿,巴西和俄罗斯也都超过1亿,这四个国家人口共约26.5亿,占全球人口的40%。国土面积大,地大物博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四国经济增长强劲,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兴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例如印度和俄罗斯去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5%和6.6%。

  四国经济体系、经济规模都很庞大,但不属于发达国家;它们的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并不靠前,但已经开始锐意进取;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它们的未来筹码,挑战者是它们在魔力象限中的共同位置,而追求与国土疆域相称的领导者地位则是它们不约而同的目标。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着人类最辉煌的文化和财富,四大发明等成果昭示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创新魔力象限的领导者国度;印度古文明博大精深,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是从这块土地上向外输出;俄罗斯作为超级大国的记忆,给这个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巴西的历史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当今世界能源和矿产变得日益稀缺的现状,也给了这个资源大国在经济上和足球一样取得成功的希望。随着其崛起的历程,四国将面临相似的机遇与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四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恰恰与“BRICs”一词的字母排序相反,中国遥遥领先,印度和俄罗斯次之,巴西则相对不温不火。从更宽广的视角看,至少前3国的经济表现足以傲视G7所有国家,俄罗斯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净增长部分”,便可超越当今的荷兰。据统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800亿美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欧盟成员国的总和。

  金砖四国各自民主程度不一,战略选择不一,经济发展、政治模式各异。曾有人这么概括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金砖四国”的位置,中国是“车间”,印度是“思想工厂”,俄罗斯是“加油站”,巴西是“原料库”。虽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大致反映出了四国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意义启示

  1、金砖四国的崛起,对当今国际关系和未来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2006年四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6%,远高于传统的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2006年全球股市“金砖四国”表现最佳。四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8%上升到2006年的11%以上,而同期美国则由占世界GDP比重的32%下降到27.5%,日本由13%跌到9%。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2%,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8.1%。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0.0%、8.4%、4.0%和6.5%。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整个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60%。
      (2)“金砖四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稳定器。
       其经济维持了较高增长,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带来可观的贡献。美国的次极债危机和股市下滑使人们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不无忧虑,但金砖四国5、6年以来的股票平均百分之四五百的上涨指数有力地证明了金砖四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
       (3)金砖四国”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引擎。
      
金砖四国的崛起在国际上的影响表明他们非但没有造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而且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世界经济的均衡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作为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新兴市场体,“金砖四国”无论是市场消费总量还是发展潜力都堪称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源。
      (4)“金砖四国”改变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上,“金砖四国”的崛起需确保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发展,它们的大量外汇储备要求合理增值,不可能继续长期放在一、两个国家而受制于人。金砖四国正在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国际分工结构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带来全球贸易结构的调整、金融结构的调整。美元独霸世界金融市场的局面将难以持续。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预言,到21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货币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
  (5)“金砖四国”加速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成为重要的平衡力量。
  几百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角,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主导权,国际体系和规则基本是按照他们的利益确定的。现在的新兴国家大都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他们的总体实力还相对较弱,但随着彼消此长的力量变迁,世界将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格局将进一步朝多极化方向发展。“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颠覆以往的全球经济版图。它所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世界经济不再依赖美国而增长,“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这些国家以“大国”的姿态崛起并以集团的形式现身于世界舞台,高盛公司说:“那就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和国际政治改组,而最终结束无可争辩的美国世界霸权。”经济增长动力源的多元化必然削弱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经济基础,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金砖四国的崛起,体现了“发展模式多样化”的魅力,启示世界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和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墨西哥的一些评论指出,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毫不掩饰它们要将美洲大陆纳入美国轨道的企图,但它们制作的经济和政治“外衣”,“没有一件适合于拉美地区”。不仅拉美国家有此体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前苏联“休克疗法”中看到了惨痛教训,因此普遍拒绝所谓“华盛顿共识”,纷纷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式。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各自国家的优劣势,各国需据此扬长避短。近十多年来,“金砖四国”的迅速兴起同它们正确的战略和政策取向分不开的。“金砖四国”各自根据国情采取的发展模式就是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单一发展模式的否定。冷战结束后,和平、发展与合作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金砖四国”大多顺应时代潮流,奉行与此相适应的战略,进行改革开放,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实行与发达国家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方针。因此,政局比较稳定,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

  如中国的较显著国情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以主要采取了偏向于“投资主导型”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了世界工厂、贸易大国。

      印度的储蓄率相对中国较低、文盲率较高,煤炭和石油资源短缺、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外资的能力等不如中国,但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减少了多海外市场的依赖和外貌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印度的金融业发育良好,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优于中国,服务业发展迅猛,带动了经济全面增长,也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印度的信息科技产业让世界津津乐道。受益于印度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外国直接投资也开始涌入这里。印度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热火朝天,企业竞争力指数、公司经营策略、国内商业环境质量等微观经济指标也较优。而中印两国他们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国际资本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经济发展的制度都有待完善,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在金融体制完善、预算、负债等不同领域背负结构性难题,在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面临资源、能源不足,国际竞争加剧以及环境保护等挑战。在越用越有限的资源面前,在有限的国际地位提升空间面前,两国都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战,迎头追赶。

  俄罗斯“石油美元”推动经济列车前行。俄罗斯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自然资源,通过恢复国家对重要资源的控制和干预,迅速恢复了经济,并确保出口自由的收入能以税收的方式转化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造福整个国家社会。

  巴西走出危机步入发展“快车道”。巴西矿藏资源丰富,虽然在美国鼓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误导下经济曾一度陷入恶性循环,但卢拉就任总统后推行了务实的着眼于改进民生的经济政策,建立了一为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了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经济和金融形势逐渐稳定,瀑布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一个追求长期、稳定并且极具活力和效益的经济体,并不是主要依靠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甚至资源、能源出口来推动增长,而最终是要依靠重新来提升竞争优势,依靠教育和人力资源以及科技进步,从而实现收益递增型的经济增长。印度总统卡拉姆说过:“一个国家是否已经进入知识社会,衡量标准不是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有多大,而是要看这个国家在社会各个领域是否建立了自主创新体系,也就是看全社会是否培养起一种创新文化。”指出:“知识社会的引擎是自主创新。”不论它们在历史上曾经多么辉煌,也不论它们先天具备哪些强项,到了如今这个以知识和创新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它们对创新战略的选择将无一例外。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材料燃料技术和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逐渐形成了比较迅速成功的经验,而且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金砖四国的崛起,根据各自国情确定的不同发展模式启示四国经济的天然禀赋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合作共赢当成共识。

  竞争不可避免,全方位的较量正在上演,但只有紧密合作、联合自强,才能更好地促进共同繁荣。四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国际复杂的形势,加快四国的发展,提升四国的经济质量,造福四国人民。在“金砖四国”之间,正如BRICS这一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它们也已表露出了某种整体性,相互之间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渐渐把彼此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国将俄罗斯视为能源供应地;巴西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中急剧增加。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依靠彼此之间的发展而不是发达国家”,西方垄断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局面正在面临瓦解的危险。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机遇与挑战这对矛盾体的对立统一,在全球化的今天被放大得格外明显。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崛起或沉沦不需要太长的时间,高盛提出的“赶英超美”设想或许是一厢情愿,但是对“金砖四国”而言,唯有快速追赶,才能争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非崛起,即沉沦,金砖四国,大国崛起,算是走出了一条大国发展的特色路线。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认为,“金砖四国”的崛起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备受关注是因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未来具有巨大潜力。但从趋势看,“金砖四国”崛起是“科学预测”,而非“美丽神话”。一路聚焦金砖四国的形成发展,确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