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建基地、兴产业、强龙头、活流通,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重点建设瓜菜、草畜、马铃薯、优质林果、制种、小杂粮等产业基地,到“十一五”末,瓜菜总面积达到80万亩,羊只饲养量500万只,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和100万亩,优质小杂粮面积80万亩,洋芋面积100万亩,特色林果面积40万亩,形成支撑作用显著的战略支柱产业,带动能力明显的区域优势产业,品质优数量多的地方特色产品。
抓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争取一些龙头企业进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重点要做大做强蔬菜加工、洋芋淀粉、啤酒麦芽、绿色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5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5个过5000万元和10个过3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创办农产品出口创汇流通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