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家评建手记(一百二十二)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
12岁,属鼠)

 

2008年在家评建手记(一百二十二)

作者: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期:2008411

地点:长沙市金地社区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手机:13755025437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7:52:54

陆游

开放分类: 历史物、诗词文学家、诗人、南宋

 

 目录

  陆游简介

  中国古代最伟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沈园绝恋

  著名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113-1210126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稿》、《渭南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中许多篇抒写了抗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篇巨,但和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他始终坚持抗,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入蜀抗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篇巨,但和同样贯穿了爱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时即深受家庭中爱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1158)入闽任宁德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隆兴通判.乾道六(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充实备,要求"赋税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家统一的强烈爱热情。《关山》、《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有《稿》、《渭南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他的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主要著作有《渭南集》,《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帖》等。

 

 

中国古代最伟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示儿》。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中,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民生活在乱和动荡之中。少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忧民、渴望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场、杀敌报。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中做一名官,实现了自己多的愿望。

 

不到一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热情,极地开拓了他的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歌创作的基调。

 

1162,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求和,孝宗意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底才又回到蜀州。报,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篇。蜀州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9300余首。这些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热情,而且同情当时民的疾苦。忧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事迹,但都贯穿以爱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民是莫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命运的诗人

 

八百多来,蜀州民怀念伟的爱国诗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民的篇。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南宋的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唐琬就被逐出家,原因依古的说法是「不当母夫意」「二亲恐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作(《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的重逢于相别后的十,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送来一些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八十四岁,1208),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识放翁;也信美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