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总书记、总理青年寄语的三层含义


      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冒雨来到北京大学考察。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学生们的热情邀请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大家一起共度青年节。(5月4日、5月5日《人民日报》)

    在北京大学,总书记叮嘱学生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政法大学,温总理则要求同学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颗公正的心,首先要爱这个国家。”

    通过新闻媒体聆听总书记、总理对青年的寄语,心中真是热潮涌动,感慨万千。

    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奋斗才能实现。青年是保证这个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和最终胜利的承前启后的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这早已被历史所证明,为全党所共识。所以,领悟总书记、总理对青年的寄语,我认为核心有三点。

    首先,就是要“忠诚”,即忠诚于党的事业。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究竟能有多大发展,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同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而“忠诚”则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所必备的内在品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忠诚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本。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生逢在这样一个时代,用忠诚谱写美丽人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青年人的光荣和责任,也是成就事业的必然选择。因此,一定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信仰,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其次,就是要“爱国”,即热爱我们的国家。俄国革命者别林斯基说:“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爱国就应体国,体念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个道理。爱国就要忧国。韩愈说“忧国如家”,像忧家一样地忧国忧民。爱国当思报国。报国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就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身心力量报效国家。

    再次,就是要“尽责”,即对事业、对工作尽职尽责。人的能力固然有强弱之别、责任有大小之分,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则是人人都应恪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而尽职尽责则是爱岗敬业、发愤图强、开拓进取的前提。只有真正做到尽职尽责的人,才会不因事大、事难、事杂而畏为,不因事小而不为,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事业的兴旺发达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我感到,总书记、总理对青年人的寄语,既表达了他们关心青年的心声,表明了他们对青年的科学认识,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人健康成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疑为广大青年茁壮成长增添了动力,并指明了航向。愿所有的青年都能记住总书记、总理的真诚寄语。

    新闻链接:殷殷深情寄燕园――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纪实

    温家宝总理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