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再成暴跌祸首,大盘跌破两整数关


   今日,沪深两市在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能源指标股的拉动下,早盘股指延续了昨天的强势整理格局。但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个股的活跃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在中国平安最融资消息影响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三大保险股均出现跳水,对股指形成拖累,午后股指大幅跳水,地产股迅速杀跌,拖累沪指冲高回落。击穿3600点关口,深成指也跌破了13000点大关。成交量较前几个交易日明显萎缩。

   沪指开盘报3716.45点,最高3774.07点,最低3577.99点,收盘报3579.15点,下跌154.35点,跌幅4.13%,成交金额1363.99亿,89只个股上涨,814只个股下跌;深成指开盘报13621.17点,最高13804.90点,最低12979.19点,收盘报12979.19点,下跌723.36点,跌幅5.28%,成交金额611.85亿,63只个股上涨,656只个股下跌。

   受昨日大盘调整下跌影响,今天沪深两市双双低开,开盘后权重股集体做多,大盘狂飙一度攻至3774.07点和13804.90点。受中国平安A+H再融资即将启动传闻影响,中国平安大跌逾8%,带动了权重蓝筹股集体调整,大盘受60日均线压制午后狂泄,沪指狂泄连破3700点、3600点两道大关。机构主力持续观望,两市近1500只个股下跌,成交同比萎缩,市场气氛趋于冷淡。

   在上午当大盘跳水时发现太不正常,然后看到了新闻,说平安近期会再次启动再融资计划。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市场消息指出,汇丰证券上周与平安保险管理层赴欧洲进行路演,汇丰证券透露,平保管理层正考虑发行A+H股集资。消息称,平保的巨额融资计划正在重新启动。

   报道援引其它媒体的报道称,一位平保A股持股比例相当大的股东代表称,随着市场条件改善,平保将正式向监管机构提交再融资申请。另一位股东则表示,平保也考虑在香港增发。

   早前平保公布将增发12亿A股和本金额最多412亿人民币的附认股权证A股债券,一时引来市场哗然,市场舆论迫使公司暂时搁置计划。如今消息称,集资方案或改为A+H股同时进行,具体会以公开配售、或私人配股方式进行则未有定案。

   根据相关规定,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进行再融资,需要将方案上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根据情况决定是放行还是叫停。但是,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天天举着再融资的大棒恫吓市场,恫吓投资者,导致股市的暴跌,却迟迟不向证监会递交再融资方案,那么,监管层是否就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负面影响的扩散?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把完善制度,健全法规,保护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在我们的A股市场,有着深厚背景的上市公司,可以肆意以各种手段恫吓中小投资者,甚至洗劫中小投资者(数据显示,在一些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计划之前,许多机构投资者陆续撤离,而把包袱与风险交给了散户)。因此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与此次股市暴跌之间的关系,已经显而易见,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已经显露无疑。

   这是监管层一个非常可怕的制度性漏洞。特别是我们国内的上市公司在不上报再融资方案的情况下,想恶意制造恐慌心理,打压股市,是非常容易得逞的。

   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中国平安宣布再融资,宣布的时候股价90元,它跌到50元人家问它,它说还没有放弃。那么在成熟市场呢,你董事会宣布再融资了,再融资的价格就是你宣布之前的价格,或者离那个价格很近。因此,当市场价格掉下来,就是说市场不欢迎再融资的时候,再融资就自动宣告失败,用不着别人刁难或者不批准。所以这样说明我们的再融资制度,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

   而前几天还有平安筹码的机构又大肆宣布平安有价值的时候,不少散户又深信不疑地跟随。

   笔者此前说过一句比较极端的话:“宁愿买ST股也不买平安”,现在看来话虽极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平安,明知道庞大的再融资计划是市场不可承受的,明知道是不可能通过的,却一再坚持,抱着再融资计划不松手,甚至达到近乎丧心病狂的程度,它就能随意对这个市场造成巨大杀伤力。这就是中国股市的平安现象。这种现象如果监管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制度限制,那么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无法挽救颓废的市场。

   另外笔者有一个关于基金的数据,不妨提供给大家参考。

   数据显示,在4月24日至5月5日间6个交易日中大盘机构资金仅4月30日净流入85.1亿,而其余5个交易日均为净流出,合计203.1亿,机构持仓率微减0.096%。TOP席位追踪显示,4月24日至5月5日间的6个交易,基金成交1712亿,买入767亿,卖出946亿,净卖出179亿;保险资金(T字席位)成交129亿,买入34亿,卖出95亿,净卖出61亿,显然,期间基金、保险两大主力总体仍保持了做空态势,但相对前期的疯狂减持做空力度有所减弱,两者累计卖出1141亿,净卖出240亿。此外,QFII资金(中金淮海路与申万新昌路两营业部)成交123亿,净买入约16.5亿,总体判断,面对印花税下调及各政策组合‘特大’利好,主力资金并未集体‘感冒’——基金、保险基金继续做空,QFII做多不温不火。

   相对各主力的优柔寡断,营业部私募、游资资金表现则相当活跃。数据显示,在6个交易日中,券商交易额排行显示,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交易额名列前三,分别达898.8亿、753.8亿、693.2亿,合计2345.8亿,这一数值接近基金、保险、QFII三者成交额的120%,而期间所有券商15118亿的成交总额则更是三大主力成交总额的近7.8倍。进一步观察六大著名游资营业部交易情况:国信证券泰然九路营业部成交106亿、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成交61亿、国信证券北京三里河路营业部成交39亿、银河证券宁波和义路及解放南路营业部合计成交43亿、光大证券上海河南南路营业部成交26亿,仅以上6家游资营业部成交额达278亿,该数值也超过了保险、QFII资金成交额总和。

   这些问题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基金公司经理对手里的钱不负责任,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所以笔者此前对基金踏空就有过评论,为此可以更清楚的反应了基金的责任问题。

   我们回到今天的盘面。

   从盘面分析,各大行业指数全线杀跌,地产和金融指数跌幅居前,均超过7%。 券商股全线杀跌,煤炭板块表现活跃。

   前20大权重股全线杀跌。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跌幅居前,遭受重创,两个股跌幅均超过8%。

   金融股今日表现低迷,除了保险股外,尾盘时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跌停,东北证券跌幅超过9%,太平洋和宏源证券跌幅超过8%,中信证券和浦发银行跌幅超过7%。

   另外,地产板块也是今日拖累大盘的重要因素。首开股份、中华企业、上市发展、栖霞建设和大龙地产尾盘跌停,东华实业、天宸股份、创新置业、招商地产、万通地产、荣盛发展和北京城建跌幅超过9%,万科A跌幅超过7%。

   停牌近8个月的中关村今日复牌后一路上扬,直至被封涨停,截至收盘,涨停仍未被打开。昨日上市的新股奥特讯和江南化工再次尝到新股的苦果,盘中两新股分别跌停,奥特讯尾盘仍未打开。

   从板块个股方面分析,今天板块几乎全线下挫。仅有感光材料、飞机制造2个板块飘红;传媒、医疗、概念股位于跌幅榜榜首,水泥、钢铁、地产、金融、有色等权重板块跌幅靠前。焦碳股今天保持相对强势,这些个股受益于焦炭价格的持续上涨。通信和军工类整体表现较好,昨日尾盘急拉的券商股逐步回稳。因为市场传言电信重组方案将于下周六公布,高盛预计联通将溢价合并网通。所以今日中国联通领军下,通信、3G概念股表现良好,今日中国联通涨盘中最高涨幅近5%,中卫国脉涨停,国脉科技、高鸿股份、亿阳信通等盘中涨幅也都超过3%。保险、证券、银行、有色、航空、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银行板块今天继续跌,该板块本周连续走弱对大盘反弹形成较大拖累,工行、建行、中行对指数拖累最大。

   对于后市,笔者认为周四要看十日均线是否获得支撑,其大概位置应该是3530附近。

   不过对于最近快速上涨的大盘来说,理性的技术性调整,利于主力在震荡行情中清洗浮筹,只要量能持续,热点轮换节奏不变,后反弹行情仍有向纵深发展的基础。煤炭、传媒、旅游、农业、新能源等板块中的具有价值投资的潜力股仍有进一步扬升的空间,可逢低关注。

   为此笔者预计如果晚间没有正面消息,明天大盘将受今天的惯性早盘继续下探,但是明天跌幅将有所放缓,在十日均线获得支撑后回进行反弹。而前期的缺口,笔者认为不用担心,估计不会再回补。

   由于市场的总体情况还是好的,所以笔者认为,只要避免与再融资以及大小非股票的接触,应该不用考虑杀跌。

   笔者个人意见,仅作参考。投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