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40年祭


   

    中国现代史上最昂贵的一颗子弹:五分钱。由被杀者的母亲支付。
    那是1968年4月29日,那颗子弹射进了不满36周岁的北大学生右派林昭的胸膛。不仅如此,那颗子弹一弹三雕:射杀了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林昭,射灭了中国大地上微弱至极的人性烛火,并再次射穿远道而来的耶稣,十字架倒塌下来……五分的硬币瞬间变得很大,那声响雷过后,硬币以钢筋铁骨之身,遮挡了阳光。
    至今为止,整整四十年过去了。
    四十年后,想起那一枪,想起涨了无数倍的物价,心中一直想知道那颗子弹现在该是多少价格?口里涌出来的却是阿垅的《无题》诗中的句子:
    不要踏着露水——
  因为有过人夜哭……

 

  哦,我底人啊,我记得极清楚,
  在白鱼烛光里为你读过《雅歌》。

 

  但是不要这样为我祷告,不要!
  我无罪,我会赤裸着你这身体去见上帝。……

 

  但是不要计算星和星间的空间吧
  不要用光年;用万有引力,用相照的光。

 

  要开作一枝白色花——
  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

 

    林昭被射杀了,好在林昭是基督徒,而基督徒由于有上帝之子耶稣的承担,会随主耶稣一起进入一个不朽的圣殿。
    但是,圣殿外面,四十年中发生了什么?
    1968年是上海公安局人员上门向林昭的母亲收取5分钱子弹费。198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判决林昭无罪。1981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给她平反。
    现实是如此的荒诞,一出生死大戏的黑色幽默。
    还好,林昭早就离开这个冷库一样的世界了,“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只是为了更多的花朵能够盛放,世界更馥郁。她作为领航者,随着耶稣上升到了更高远的天庭。
    希腊诗人埃利蒂斯在《英雄挽歌》中的宣告就是我此刻的祷告词:
        水晶之钟在远处长鸣不歇
        明天,明天,他们说:是天上复活节!

 

 

 林昭

 

 

                                    2008年4月29日  纪念林昭

 

林昭

个人简介

(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苏州人,基督教徒。在毛泽东执政期间,林昭发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言论,被长期关押,最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枪决


家世



林昭出生于苏州,林昭是其笔名。父亲彭国彦曾做过吴县县长,母亲许宪民很早就参与进步革命,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四·一二事变中,被国民党处决。


革命



受家庭的影响,年幼的林昭对共产党闹革命报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入了“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

毕业后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导。


北大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由于林昭勤学多思,受到游国恩教授的赞赏,建议林昭调入文学专业,未果。林昭与另一位才女张玲任校刊编辑,负责副刊《未名湖》。1955年春,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1956年秋,《北大诗刊》停办后,林昭成为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委会成员之一,被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该刊物主编是乐黛云。《红楼》第2期的责任编辑是林昭和张元勋。

1957年5月19日,张元勋等贴出大字报《是时候了!》,这是为了响应中央的鸣放号召,随后几天,北大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学生互相辩论,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5月22日,林昭在辩论中,公开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月29日,《红楼》编辑部举行会议,宣布开除张元勋与李任出《红楼》编委会,原因是他们参加了右派刊物。?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将提意见的言论说成是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

1957年秋,张元勋、林昭等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及时抢救过来。于是被认定她在对抗、“态度恶劣”,于是她被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团中央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指北大领导)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后因新闻专业副系主任罗列怜其体弱多病,冒险为之说情,林昭得以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57年12月25日,张元勋被秘密逮捕,判刑八年。北大当时约有八千学子,约有1500名师生被打成右派,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开除公职与学籍,发配到边疆荒野,2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

1958年6月起,林昭在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期间与同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的人大学生“右派分子”甘粹产生爱情,他们提出结婚申请,但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甘粹被发配到新疆进行劳动改造。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请假要求回上海休养。

1960年春,人大校长吴玉章先生批示准假,林昭由母亲接回上海。


上海



通过调养,林昭病情渐有好转,并在上海认识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顾雁、徐诚,当时兰大的张春元等人,正在准备筹办针砭时弊的《星火》杂志,随后林昭的长诗《海鸥之歌》和《普鲁米修斯受难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发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员,都被抓捕。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医。期间曾要求上海的无国籍侨民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昭曾多次绝食、自杀,并分别两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柯庆施、《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都没有回音。林昭在狱中,没有笔和纸,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单上写作(有二十万字之多)。另外,由于林昭拒绝违心地服从,被狱卒视为表现恶劣,遭受较严重的虐待,林昭在血书中写到:“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创痕犹在不消说了,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之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情况--月经期间,不仅从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未有所减轻!--比如在两副镣铐中暂且除去一副”。

1965年3月23日,林昭开始写《告人类》。

1965年5月31日,开庭审判,林昭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随后血书《判决后的申明》.

1965年下半年,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

1966年5月6日,北大同学张元勋来到上海,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她。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年仅36岁。5月1日,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


尾声



林昭父亲在女儿被捕后,服药自杀。林昭母亲则精神失常,后死于上海街头。林昭的弟弟彭恩华,2004年8月3日逝世于美国Sandy, Utah, 享年59岁。 林昭的妹妹彭令范现居美国。

1980年8月22日,上海高级法院“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布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

林昭的档案,包括在狱中写的大量血书,1980年代曾一度开放,但不久又被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