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网站的价值与软银看中的校内


  社会SNS网站的价值是什么?SNS的原文释义为是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译为中文就是社会网络服务的意思。

  英文释义没有一毛钱的意思是“交友”。社会的组成由“人”,“人做的事”,“人的行为”组成。但并不是人的社会行为就是交友。“社会行为”的必要环节是沟通,但沟通并不等于交友,也不等于需要交友后的沟通。

  社会网络服务(SNS)就是通过社会化网络的在线功能,更为方便的维系现有社会的一切行为。当然维系现有生活的人脉也属于社会网络服务的一部分。

  社会网络服务本身并不是交友,并不是泡与被泡,并不是校内网的垂直交友,也不是天下网的无线社区化交友,当然也不会是现在的一起网。

  社会化网络需要结合实际的商业行为,结合实际的个人需求,模拟现实中的生活模式才有出路。北城的《只有与交友划清界限,商务SNS才能继续活着》一针见血的说SNS传递的是利益不是友谊。但是随后又扯回了“好友”的关系,依旧掉入了社交的困局。好友只是一个范畴,但是利益的传递并非必需“好友”般的信任。比如淘宝的B2C2C。但其并不妨碍三者的关系之间会成为好友。

  回眼看下现在的网站,空间、博客、群组、日记、好友已经成为最为常规的功能。校内,天下,一起,最新被热捧的开心网。无一逃脱功能的困局,各自都标榜自己是SNS。但是除此之外什么才能吸引用户。是myspace的音乐,是校内的失去联系的同学,还是塞我的小屋。亲爱的CEO们给用户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先?用户的搬迁成本几乎为零的中国式SNS网站,目前都是交友网。

  再来看看目前较受追捧的badoo。其功能的设置从始至终就解决两个问题。泡、被泡。于是其功能的核心就是如何更好的展现用户,帮助用户完成泡与被泡。而老外的泡与被泡向来是个多次行为,于是就产生了用户黏性。可是本土化的泡与被泡用户在成为友的关系后就终止。因此完成之后就只是一次行为。反而丧失了用户。作为一个优秀的交友网站,需要培养好网站的泡文化。

  软银的投资千橡看中的不是校内交友网,而是拥有这批用户后可以做什么。但是杀手级的应用是什么?相信不会是泡与被泡。国内不是外国,中国的付费文化在遍地都是交友网时。用户更愿意去好玩的,免费的。

  另外,本人google收藏夹中收藏的号称SNS的网站,已经有20多个了。现在看到类似的页面都想吐。前端设计师们。能否换个非facebook的首页?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