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炒房人踊跃抛售二手房


有个“网上房地产”的网站,由上海市房产交易中心主办,是上海市房地产交易登记行业在互联网上发布市场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房地产交易服务网站,也是与公众联络和交流的公益性服务平台。

 

20046月到上海的那一天起,想不起哪一天打算在上海买房,所以对这个网站如何查询楼盘等功能是一窍不通的。不过有时关注一下全上海市可售新房的数量,以及每天的成交量。春节前,发现该网站上显示的可售二手方是86400套。其实现在记忆力不如从前了,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坐过几次上海的864路公交车。到今天,200859日,可售二手房增加到了104612套。近四个月,增加了约18212套,增加了近21%

 

这个变化,当然与去年末以来,部分流入股市的资金严重套牢,动弹不得;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提高;全国,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地房价明显下跌;全国土地成交价大幅下跌;及全国所有地方楼市成交量明显下跌有关。最近有报道说,上海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也明显增加。估计随着形式越来越严峻,二手房抛售会进一步增加,银行这方面的不良贷款也会增加。

 

当然,客观地讲,上海可售的新房大幅减少,记得约一年前后,有近10万套,现在只有4万多套。不过地球人都知道捂盘这种事,上海到底有多少房子可售,可以查一下两年前的在建、新建的数据。但二手房的抛盘,一定是真实的。

 

一直强调,不管是股票还是房产,以及石油、黄金、红木家具、和田玉、普洱茶、兰花等,最终决定它们价格的,一定是它们的价值,但短期决定它们价格的,是市场参予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当股市跌到998点的那一天,上海只有40多亿的资金在买进,而突破6000点的时候,却有一两千亿的资金在找死。明显998点时的股票比6000点时便宜,为什么低的时候不买,高的时候反而买?唯一的原因就是心理预期。所以英格兰银行在约2002年时,以每盎司不到300美元的价格抛售黄金,当时最大的产金国南非,不是兴高采烈地大买便宜货,而是指责英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南非的痛苦之上。而黄金价格今年突破了1000美元/盎司,一些黄金投资专家不知从哪个星球,纷纷登录地球。有一次等地铁,听到一个小男生对另一个小女生说黄金投资的那处,理由居然是“你看都说黄金储备,没有说其他储备的”。约2002年,当时还在江苏过无忧无虑的穷日子,一次央视白央松主持的节目,采访上海一家金店的老板及一个官员,原因是因为黄金价格持续下跌,上海几家金店联合起来不降价,这个官员的部门认为这是操纵价格。所以其实投资实在是太简单了。

 

上海的房价应该是在1998年开始上涨的,一开始其实涨起来很难,上海政府推出买房退个人所得税(鼓励高收入者购买),以及买17/套的房子就带上海蓝印户口(吸引外地有钱人购买)的政策,一开始也没有起到作用。后来形成上涨的趋势后,就有人大量买进房产投资,不管是台湾人、温州人,还是本地人。这时候,房子质量如何,租金出租回报率多少,是没多少人考虑的,考虑的反而是傻瓜。日本皇宫的土地价格曾经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整个州的土地价格,在达到这个价格之前价格就不合理了,但在这个价格一半时抛售日本房产的,反而因为理性而损失大部分利润。更有一些对社会破坏力超过中国建国以来所有盗窃犯的一些经济学家,鼓吹什么人民币升值、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人多地少、城市化等似是而非的东西,一般傻老百姓懂什么?于是市场的预期就是上涨。在这种心理下,房价涨得比较多也不足为奇。

 

从长期来看,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这个需是实际的居住需要。短期内,投资性需要会虚增了需要,这是前几年发生的事情。所以有些房子早就销售出去,但从来不亮灯。另外上海有大量的房子从来不交水电费(即使从不用电,电表每月也要产生一度电的电费),这样的房子,我记得是54万套,按每套房子住3人,差不多可以让上海十分之一不到的人居住。当上涨的预期不再,甚至有下跌的预期时,抛售就会明显增加,不仅使得市场需求与实际需求接近,还会增加市场的供给。

 

市场能不能承受炒房人抛售的压力,就要看炒房人的抛售占整个市场供应量的比例。

 

    这其实都是小事,个人预期,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使得中国经济进入衰退。请各位网位提前准备好过冬的米。银行的不良资产会大量涌现,招行的情况会好一些。提醒各投资者注意这方面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