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欧:以技术引领市场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2003年3月期的决算表明,当年的增益率为15.1%,而同期夏普公司的增益率也不过11.1%。2002年,卡西欧还一举扭亏为盈,不但填补了1957年公司建立以来首次出现的178亿日元亏损,还盈利122亿日元。为卡西欧带来转机的是这家公司视之为战略产品而加以重点开发的数码相机、具有自动修正时刻功能的电波时钟和带相机的移动电话。这三大热门商品为卡西欧带来的增收金额达750亿日元,使得整个公司的销售额回复到4405亿日元的水平。
与日本的一些大型电子企业相比较,卡西欧既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也很少具有博士学位的技术人员,为什么就能不断推出市场欢迎的热门产品来呢?其发展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以技术引领市场——独树一帜的产品开发力
2003年3月,卡西欧推出了带变焦镜头的卡式数码相机“EXILIM Z3”,这一产品在日本市场上虽然定价不低,却卖得比索尼好,这对向来以低价取胜的卡西欧是个极大的鼓舞。据日本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日经BP·GfK SalesWeek3200”调查,Z3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到当年6月的第2周,已连续10周保持第一,如果包括2002年6月投放市场的不带光学变焦镜头的S系列的话, EXILIM到2003年3月已累计出产了100万只,可以说已在日本数码相机市场培育出了一个新的热门商品。
EXILIM毫无疑问是数码相机,但奇怪的是,卡西欧公司内并没有一个使用“数码相机”一词的开发部门。虽然到2002年,日本出产的数码相机超过了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市场急剧扩大,但此时卡西欧仍没有一窝蜂地跟在别人背后去开发数码相机,而是埋头做它自己的QV。QV是quick view的缩写,意思是拍摄的镜头和影象能立即看到,其功能相当于数码相机。
QV的第一个产品是1995年3月推出的“QV-10”,它的问世对数码相机市场的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各家企业都看到了数码相机的市场潜力,纷纷加入竞争,索尼、佳能、奥林帕斯、富士胶卷、尼康等实力企业都以高像素画质和时尚的外观设计争抢市场,在这过程中,卡西欧落伍了。而此时,EXILIM的诞生则让卡西欧绝处逢生。
EXILIM是卡西欧反常规经营的一个产物,那就是不去管市场动向如何,而是一门心思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开发上。当时许多公司都在以提高像素进行竞争,卡西欧却避开这一焦点,代之以在产品的薄型化上下工夫。2001年4月,卡西欧最后定下了EXILIM的基本性能,即130万像素,不带变焦功能的单焦点镜头,目标尺寸为大小如名片盒,厚度为10毫米。
数码相机能做多薄,最后取决于镜头和相当于电眼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的组合情况。于是,卡西欧自己设计镜头,而CCD则提出规格,向供应商提出特别定购的要求。另外,镜头和CCD之间一般都隔有一层玻璃,卡西欧则发明了一种将两者直接组合在一起的方法,成功地开发出了两者一体化的模块。
还有,在MCM(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模块)的技术利用上,卡西欧也倾尽了全力。他们成功地将CPU(中央处理器)、ASIC(特定用途的IC)、存储器等4块芯片合在一起,形成模块化。这样一来,底板的面积便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同样,消耗的电力也降低到原来的30%。另外,背面显示框的TFT液晶,卡西欧也在业界中率先采用了“数字界面”这一新技术。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是将通过镜头和CCD得到的信号数字化以后,再经处理制成图像数字,随后再将图像数字转换成模拟信号,在液晶上表示出来。但卡西欧却能将数字信号直接在液晶上显示出来。由于省略了模拟信号转换线路,成本也相应得到了降低。底板面积缩小了10%,小型化、薄型化也就容易做到了。
为开发出薄型的卡式相机,卡西欧投入了所有的技术力量。“那时,相对于降低成本,我们更将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微型化上。”卡西欧开发本部QV统辖部的中山仁回忆说。
目标定下技术跟上——贯穿到底的技术集结术
除了数码相机,卡西欧另一个“拳头”产品是带有多种功能的手表。新近推出的“The G”在原先以耐冲击力和独特设计为卖点、在手表市场掀起热潮的“G shock”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能根据电波信号自动校正时间的功能和不需调换电池以太阳能驱动的功能。这款手表的广告宣传文字很简洁:“不损坏,不误差,不停摆”。
这样一个引领手表新潮流的产品,其诞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当将这两种功能同时合为一体时,试制品表面的直径竟有6厘米多,它已经不能称作手表了。另外,为保证液晶显示和照明所需要的电能,表面四周还得加上体积较大的太阳能电池,而接受校正时间所需的电波信号的天线也不小。要使这一产品走上市场实现商品化,关键是要解决耗电和小型化的问题。卡西欧调集各方技术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减少电耗的一个办法是让手表在不使用的时候处于休眠状态,关闭液晶显示。根据计算,一只手表一天的电能消耗中,有50—60%是用在时间显示上。于是他们让手表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当在晚上11点至凌晨6点这一时间段里,如果连续一个小时处于黑暗环境,并且不受晃动的话,它便自动关闭液晶显示开关。一摇动,它又会“醒”来。
天线的小型化也是个难题。它要接收发射时间信号的电波,解析后再自动校正时间。为保证在信号较弱的环境中也能收到电波信号,就得把天线做大,这同手表小型化的要求是对矛盾。另外要保持其耐冲击的坚固性,天线的制作也得选取抗冲击较强的材料。最后他们选用了硬度较强的非结晶质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铁氧体,并发明了一种将41块形状各异的非结晶质材料合在一起做成芯材的方法,一方面缩小了体积,另一方面还提高了灵敏度。天线的体积缩小以后,手表的外观设计便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装配也变得容易操作,这一进步对提高产品的商品力、生产性作出的贡献真是难以估计。
手表由太阳能驱动并不是新鲜事,电波手表德国人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造出来了,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这些手表制造商都没有更大的进展,这个障碍由卡西欧突破了。
在G shock上加入太阳能电池是在1998年,生产出电波手表则是在2000年,将这两种功能集于一体,使其产生1+1>2的效果,是卡西欧的一个战略。当然实现商品化的“门槛”也越发高了。但卡西欧明白,只要成功,其市场潜力便十分巨大。目标一旦定下,余下的就是不断向技术难题挑战。
产品死了技术仍在——-支撑热点产品的生产技术。
产品轻薄短小、低耗能,卡西欧能出产如此精巧的产品, 其背后支撑的是高精度的装配技术。
卡西欧微电子公司是卡西欧家族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这家致力于台式计算器轻薄短小化、低成本化的企业创立于1987年。现在,随着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数码产品市场的扩大,这家基础技术过硬的企业也铆足了劲,力争上游。
卡西欧微电子公司有两大业务,一个是用于电脑等大型液晶显示器上的薄膜装置业务,即将LSI芯片装在印有电路的树脂薄膜上,其市场目标是电脑TFT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彩电。另一项是自称为“世界最大工厂”的BUMP业务。BUMP 是个陌生的词,实际上同汽车上的缓冲器是一个意思。即加工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突起物”。该“突起物”用于连接芯片与液晶玻璃和薄膜底板,其数量越多,性能就越好。一个“突起物”的大小为30至40微米,以间隔10微米的间距排列在芯片上。一块LSI芯片上这样的“突起物”有500个。当然突起部分如不平整就不能接合好。其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7年前,卡西欧开始实行每隔半年对全公司各生产工厂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的制度,以100分为满分。每次检查,卡西欧数码相机、钟表和移动电话的生产工厂山形卡西欧公司的产品总是名列前茅。
“你们不要用百分之多少这个词来说明。”山形卡西欧公司社长反田胜久在听取各部门汇报工作说起移动电话零部件装配出现次品率时插话说。这家公司的该次品率已从1997年度的0.02%下降到2002年度的0.0008%,所以他提出,今后不要再用百分比而用PPM,即以每100万个产品中出现的概率来说明。比如,说0.0008%时就会觉得这是个很小的数字而不放在心上,但如果说是8PPM的话,就感觉到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其最终目标是将产品不良率降至零。
反田社长还提出了一个建立“YES生产体系”的方针,也就是要构建一个面对顾客的要求能够回答“是”的体系,它的关键词是“绝对速度”。
其内涵一是在生产上要“垂直上升、一气呵成”。像移动电话这样的产品,变化更新十分频繁,不能采用一边生产着同一种产品,一边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为防止零部件和半成品的积压,要有随时果断停止生产的精神准备。
二是“从平台型向锯齿型转变”。一个坐标系,如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生产量的话,生产数量要能够适应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的变化,曲线形状不能是四平八稳的平台型,只有状如锯齿形,方是一家过得硬的企业。
三是“不造不流的结构”。从“不制造次品、不让次品流向下道工序”开始,来实现“次品无法流动”、“次品难以产出”的目标。
钟表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一个月研制出100至150只样品,到第二个月就有三分之一要为新的样品所替换。将生产委托给协作企业的话,要提高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局限性。山形卡西欧公司把生产流水线当作试制流水线来使用,将成果传授给协作企业,从整体上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九九归一——卡西欧精神是原动力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是一家家族型企业,其创立事业的(木坚)尾(KASHIO)四兄弟在日本是很有名的。老大忠雄是第二代社长,1993年去世;老二俊雄是现任公司董事长;老三和雄是现任社长;老四幸雄则是现任副社长。当年以老大为中心,老二搞开发,老三管营销,老四抓生产,卡西欧以各种计算器产品在日本市场独领风骚。在长年的经营中,卡西欧逐渐形成了注重技术开发,以精湛技术引领市场的企业风格,提出了“开发就是经营”的口号,确立了“创新与奉献”的企业精神。
在卡西欧的故乡、日本高知县南国市,有一所名叫久礼田的小学,操场一角竖着一块称颂(木坚)尾四兄弟的父亲,卡西欧第一代社长(木坚)尾茂功绩的石碑,因为老先生为这所他曾就读过的学校捐赠了建造体育馆的资金。隔着一大片水田与石碑遥遥相望的就是卡西欧1990年建立的子公司“高知卡西欧公司”的液晶工厂。这家工厂一直在满负荷地生产中小型液晶产品。高知卡西欧公司的社长说,卡西欧虽然是最后涉足TFT(薄膜晶体管)液晶产品,但用于数码相机显示窗的液晶产品已占了至少40%的市场份额。走进这家公司,到处可以感受到卡西欧独有的氛围。最有象征性的是,在这个投资120亿日元,号称最新锐的第3工厂的走廊墙壁上,至今还贴着“二手机器16台,新机器16台”的字条,那是当初厂房安装设备时留下的。买旧机器装备这个最新式的工厂,是为了节约投资。“没有钱,我们就用智慧。”公司的一名董事说。
从对这家工厂的航拍照片上可以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并不是四角见方的,上面缺了一角,那是因为卡西欧买不下那块地的缘故。当然这样一来,生产流水线的设计、配置都变得十分困难,但他们依靠智慧,在受局限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效果。
“靠着生产式经营和领先时代的技术,一旦认准了便大量地投入生产,这样的程序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柯尼卡公司董事米山高范这样解释卡西欧的经营特点。米山同卡西欧公司打了40年的交道,与卡西欧公司社长和雄有着不错的私人交情。
卡西欧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生产式经营。一般来说,生产者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惟我独尊式地开发产品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实际并不是这样。如索尼的“Walkman”就是以技术为基础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的。现在的卡西欧公司董事长俊雄长期来一直负责公司的技术开发,从不过问公司的经营,但他对产品的开发却毫不含糊。当有人问起他对眼下十分畅销的卡式数码相机的感想时,他回答:“据说社会对卡西欧的产品反映很好,但我却不满意。儿子买了个给我,我一点没有用它的兴趣,有许多功能当然很好,但要是能够不读说明书,马上就能上手使用忌不更好?”
2003年6月2日是公司创立纪念日,这天社长和雄召集大约1000名员工到公司本部大楼底楼大厅发表“卡西欧创造宪章”。而以往这个日子只是按惯例由社长发表一个简单的讲话就结束了。这个制定了员工行动规范的宪章的最后一句是:“创造具有普遍性的需求。”这句话的意思是,以生产世界上没有的新产品来创造市场是以技术引领市场的卡西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