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价值圈子,莫将圈友当朋友


  莫将圈友当朋友

        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说“圈友”不能成为朋友,而是说,大可不必用挑选朋友的“苛刻”标准来审视“圈友”。要知道,很多人的人脉圈之所以不够广,常常是因为在这个标准上没转过神儿来。

  “朋友”二字涵义深远。虽然在如今人人忙碌的状态下,“朋友”也不免搀水,甚至囊括到一面之交的陌生人,都可笼统地称为朋友。但“圈友”仍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对价值圈子的圈中人来说,人脉圈是脱离不了“价值”二字的,说得更直白些,这些形色各异的圈子,终归都指向一点:让你在价值中国的交流平台找到更有价值的话题,更有价值的资源。

  这意味着,参加价值圈子,多少需要以更宽阔的胸怀和心态去接纳更多不一样的人,而在这种关系维护上则需要准确拿捏,过淡或过热都是不合适的。

  接纳你所不认同的“圈友”

  人脉圈的重要性如今已不需多言。最经典的莫过于斯坦福研究中心调查的一组数字:“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由此可见,而今人脉竞争力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价值中国目前建立的圈子分类很多,我加入的圈子就有100个。

  • 传媒经济圈
  • 边缘人
  • 同事朋友
  • 《周易》与人
  • 中国专家圈
  • 蓝天编辑社
  • 互联网新媒体
  • 资源帝国
  • 娱乐在线
  • 博客
  • 先知
  • 呼啦圈
  • 价值湖南
  • 中国商界
  • 价值中国站务
  • MBA
  • 第一论坛
  • 创业社交圈
  • 姓名学研究
  • 百度
  • 经营管理沙龙
  • 价值中国专家
  • google
  • 社会生活茶社
  • 价值中国·文
  • yahoo
  • 创意中国
  • 赢在中国
  • QQ俱乐部
  • 企业文化
  • 世博会
  • 管理定江山
  • 推广继续教育
  • 职业经理人
  • 国家职业经理
  • 网络人才交流
  • 金融中国
  • 社交英语
  • 交天下朋友
  • 品牌中国
  • EMBA
  • 聚友俱乐部
  • 思想中国
  • 品牌之路
  • 价值中国·法
  • 文化中国
  • 自由职业者
  • 价值中国网·
  • 价值中国湖南
  • 影响力专家
  • 中国话题
  • 湘商会
  • 文化问道
  • 企业和企业家
  • 南华大学
  • 众里寻她千百
  • 价值成长
  • 培训第一圈
  • 全球飞机票
  • 精英荟 全能
  • 赢在口才
  • 品牌资源
  • 教育营销策划
  • 阿里巴巴
  • 企业资源整合
  • 赢在网络
  • 人民公社
  • 价值为王
  • 企业总裁与诗
  • 在路上
  • 供应链管理
  • 广聚天下英才
  • 兼职俱乐部
  • 深商研究会
  • IT&互联网
  • 商业模式
  • 健康发展
  • 新能源·新材
  • 传媒人
  • 盛世收藏
  • ecMagic
  • 时尚中国
  • 人文思想者
  • 漂泊的湘人
  • 大道新闻
  • 人力资源管理
  • 湖南的发展
  • 社会观察
  • 学者记者交流
  • 创业管理研究
  • 图书世界
  • 价值社科专家
  • 企业价值大讨
  • 价值商圈
  • 关注百姓生活
  • 技术管理新势
  • 思想的树冠
  • 中国站长在线
  • 中国金属学会
  • 就业与创业
  •         我不是金融市场专家,也不是股票基金专家,但我有不断学习的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正在学习的知识课题包括营销实务,大客户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

      我不会因为我不懂理财就不接触经济,更不会因为不同行业就不相往来。每个人的朋友,都必定是和他有一定感情,拥有共同话题的人。但“圈友”则未必。正如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但即使不喜欢的,也未必就做不好。培育价值人脉圈也同样。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甚至有些讨厌他,但这并不妨碍将他纳入到你的圈子中来。因为,他可能和你处于同一个行业,或在操作类似的业务,总之,他是你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你们可以相互探讨业务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实现人生价值的共赢。同样地,朋友或许只要几个就足够,圈子则不妨更多元些。对任何专家来说,圈子是围绕你为圆点延展出去的不同的圆。它们相互有所交叉,却有大半是并不相关的。圈子越多元,你与其重合点也便越多。“圈友”或许未必能提供给你朋友般的情感慰藉,但却可以提供更多,比如工作情报、对工作方法的意见、行业动向、最新的理念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圈子常常是无形的。你想拥有怎样的圈子,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内心的认同标准,一旦将“圈友”与朋友划分开,你会发现,价值人脉其实可以很宽广。

      圈子社交的技巧

      “黄金有价,人脉无价”,网络人多数都不认识,只偶尔地聚在一些圈子中,要维护人脉圈并不容易,这次因为专家评选活动,很多高手云集而来,更是建立好的人脉关系的重要时期。善于沟通、懂得分享是维护人脉圈的重要法则,但最重要的或许是,掌握好交往的热度。

      朋友之交往往是相当随意的。可以淡如水,尤其是发小或同学、战友,一年哪怕只通过一次电话,也可以张口毫无顾忌;朋友之交也可浓如蜜,三天两头一起吃喝,一起逛街,或凑一起唧唧喳喳,也不嫌烦。但在圈子交往中,你可能需要那么一点点“目的性”,为防止无意中被遗忘,要随时注意不要走出圈子的圆周线。

      第一步,可能需要将你看到的专家链接到你首页。实际上,一些有心的价友已经开始有计划性地管理自己的友情链,有的甚至将这次投票支持的朋友绘制成了一张一目了然的“感恩名单”,并定期进行访问和保持联络。

      另外还可以对圈友进行分类整理,我在网易圈子里是将朋友按所属省份分类,这样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全国各地的分布状况一目了然,联系起来也得心应手。我在企博网上的圈友是以行业划分,在每个行业下面的栏目内,标明所有的人脉关系情况,甚至标注上不同登记的联系频率。当然,无论什么形式,随时整理更新都是最重要的,价值圈友们不妨参考一下。

      最近价值圈友在圈子交往中,也开始使用QQ,MSN群之类,但要注意不能贴太紧。从心理学上说,个人为了保持心理上的安全感受,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这种距离的大小与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紧密相关。就像你可能不习惯和人面对面说话,对方的呼吸扑面而来一样,“圈友”之间的交往也一样不适合深入到对方的心灵领地。

      因此,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别总拿“圈友”当自己人,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别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要知道,过度的自我暴露也会使对方感到不安。

      另外,还要注意千万别让对方感到盛情难却。关心帮助别人本是好意,但如果太过,包办别人本应自己干的事情,或在别人本不想让别人干涉的时候过于热心,只能越帮越忙,使对方感觉厌烦。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一腔热忱付诸流水,岂不冤枉?像最近的专家拉票,你给圈友发短信“你投我一票吧,我也投你一票”,“您好!交个朋友好吗?投票支持我25分吧,我也会用25分支持您的!”开始还有人理你,发多了,人烦了,结果什么声音都听到了,其实何不变换种方式,多去看看圈友的文章,写写评论,圈友也自然会来回访,并在分享中感动地投你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