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阔大开拓创新之天火同人


  胸怀阔大开拓创新之天火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格人:远离宗派,不搞山头,与天下的人同心同德,亨通。利于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坚守情操,可承担重任。

  同人卦一阴五阳,是由消息卦姤卦变来的。姤卦唯一的阴爻在初爻,预示着阴灭阳的开始和趋势, 是小人要来灭君子。六二进居二位,九二下居初位,阴柔继续下生的局势被改变,姤卦变而为同人卦。同人只有六二柔爻居柔位,又在下卦之中,柔顺居中正;与上卦的九五阴阳正应,刚柔相济,是上下同志,君臣同心之兆,故卦称同人。同人即与人同,志同心同,目标相同,趣味相同。人际交往一视同仁,不搞宗派,不拉山头,和谐团结,其举大业。

同人卦下离上乾,下卦离为火为同人格人的内禀人格,是说同人格人胸怀热情之火给人温暖,天生善于人际沟通。指示同人格人世故和理想的是两个阳爻(初九、九三爻),说明同人格人理想追求很高炽并且可以得到人生经验的支持,指示同人格表现的是中阴爻(六二爻),表明处世竞争力较弱,但总体上表出现出的为理想而热情奋斗的精神则广被社会、众人接纳和认可。下卦离火的形象内实外虚和明亮,指示内心谦虚而明丽,具有包容的心性。这是一种热情包容的内禀人格。上卦乾为天为认知人格,是说同人格顶天立地的形象,具有雷厉风行、身体力行,锐意进取的处事处做事品质。指示同上卦人格智略、意志和道德的是三根阳爻(九三九四九五爻),表明同人格的强烈地追求成功的欲望(九四意志),既能得到人生智慧和策略的帮助,也有礼义仁信道德的支撑,是一种开拓创新的人格,这种开拓创新的品质与热情包容折内禀人格结合,生成一种胸怀阔大、开拓创新的天火同人型的人格。乾为人、为天、为远、为郊、为野,“同人于野”,是在郊外与人聚首,在辽阔的原野上和同于人。古人把在朝廷上执政称“在朝”,朝外的老百姓称“在野”,“同人与野”是说同人格人胸襟宽阔如旷野,远离宗派林立的山头,与大人君子和同;和大事业和同,与好朋友和同。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同人格人这样做非常亨通,可以越过大川,任何天堑地险都阻档不住。从象上看,姤下卦原是巽,巽为股,是大腿,巽的初六进到二位变同人,是大腿动而成同人,上卦是刚健,所以同人卦刚健而进,故“利涉大川”。这是说同人格人可以作冒危险的大事业。“利君子贞”,人格高尚的人才能沟通天下人的意志,使之成为志同道合的人。这里的“利”是指同人格人具有很高水准的礼义道德和身心素质,坚持修养,守仁信,可以担当领袖重任。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同人格世故:入世就与人同心同德,没有过错。

初九阳爻,同人格人有很强的进取心。姤卦的六二下到初九,成为同人卦的初九。初九阳刚向上,同人格人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二位是大夫位,大夫有家,初九是从二位下到初位,是从家宅中出来,故“同人于门”,“于门”就是出门,是说同人格人走出门外,与外界接触,范围扩大,而能破一已之私和门户之见,不分厚薄亲疏,公而待之,一视同仁,这样做“无咎”,又有谁能责备呢?

“同人于门”, 这个门当然是心灵之门。自然之门开启,能听万户鸡声;心灵之门开启,则能容宇宙大千。一个人敞开心胸,才能与人相交,人心与人心交流,如清水相汇,其势自会不同;人心与人心撞击,思想才会活跃,思路才会开阔;人心与人心和谐如一,令行禁止,同心同德,才能奏出事业之交响。

  六二:同人于宗,吝。

同人格表现:处在在宗派组织中,自取鄙吝求得包容。

六二阴柔,同人格人处世表现隐忍为主。姤变同人,初九是姤卦二位下到初位,是出门,六二是姤卦初九上到二位,是入门。“同人于宗”,宗是宗党,“于宗”是指走进社会中林立的门派、宗派。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吝”即隐忍地表现,这里是指同人格人在宗派组织中小心翼翼地,显得吝啬、狭隘,是自取鄙吝之道求得包容。六二是同人卦之主,柔得位得中而与九五正应,表明同人格的人在坚强意志的支持下,在宗派团体复杂的利益纷争中坚守吝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同人格理想;在复杂的环境中,像兵伏草莽、登高察势般谨慎,恐怕三年也不敢妄动。

九三阳爻,表示同人格人理想远大。姤的下卦原为巽,巽为草木、为入为伏。变为同人,九三所在的下卦为离为甲胄、为兵戈,如同兵戈入草木之中埋伏,故言伏戎于莽”。这是说同人格人在错综复杂的世事中,像在荆草莽间埋伏兵戎一样,把自己的理想藏匿起来。九三是正应在上九,上九最高,故为高陵,但上九同样为刚爻,与九三敌应,是说在强烈的礼义道德的支配下,同人格不得不为求同存异,放弃理想,以兵戈为喻,宁可三岁不兴”,三年不出兵。兴,起来,发动。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同人格智略: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犹如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而不能攻克,因此吉祥无恙。

九四阳爻,刚居柔位,同人格人才高智睿,处世做事冷静,善于权衡谋略。九四在下卦离之上,离是由姤卦下卦巽转变而来,巽为绳直、为高,既高又直,故取城墙之象。“墉”是城墙,喻指同人格的的智慧。“乘其墉”,是登上城墙,这是说同人格人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姤卦中,九四本与初爻有应,但姤卦唯一柔爻上来到九二中位,九四失应,形势改变了,所以登上城墙而不能攻打,姤卦原来的阴困杀阳的状态也改变为顺应阳刚的状态,喻指同人格人的智略品行优质,不可攻克。

九五:同人先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同人格意志:在和同于各种宗派、各色人的时候,先是不惜嚎啕哭喊说服对方,最终如愿以偿,欣喜欢笑。这是因为,坚强的意志如强大的军队战胜了敌人。。

九五阳爻,同人格意志坚定。同人卦的前身是姤卦,在姤卦中,下卦为巽为风为号,这里指号咷大哭。号咷hàotáo,大哭的样子。同人格身处宗派林立的社会团体之中,从欲与人同的那天起,有哪天平静过,与各种相打扰的意见和同,与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和同,与跋扈之徒和同,与鲁莽之辈和同,等等,耗费心力,不禁号咷,放声大哭。这是说同人格人为了实现理想、抱负,以真诚的包容之心和超人的意志求取和同的心路历程。而后笑”,是说同人格人最后一定会如愿以偿,开怀大笑。之所如此,是在同人封中,原来姤卦的柔爻升到二位,与九正正应,对九五极为有利,故又破啼为笑。同人卦六爻全变,是为伏卦为师,故以军队为喻,言“大师”,喻指同人格人的意志力的力量如同强大的军队。姤是相遇,克是战胜。九五与六二阴阳互补,“克相遇”,九五战胜九三、九四的阻隔然后相遇,表明同人格人包容之心和超人的意志扫除障碍,与同人格人的处世做事表现相遇,使行为举止呈现一片和同的祥光。即孔子在《系辞传》里所谓:“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同人格道德:无自私之心,不搞宗派之亲,不会有后悔之事发生。

上九在上卦乾里乾为郊野,所以说“同人于郊”。古代国以邑为中心,邑外是郊,郊外是野,同人于野,这是说同人格人无门户之见,不搞宗派,不立山头,有无私的意思,表现为性情温和诚实,富于感情,挚于友谊,有浓郁的人情味。这样做“无悔”,不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

附:

用人格征服世界的周恩来

    古今人物中,不论一个人多么英明、伟大,人们对其褒扬时,贬低之声总是也相伴不绝,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便是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青年时代就赢得了各方面人士的赞扬。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开学校,该校是1904年由具有革新意识的翰林严范孙和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基督教徒张伯苓共同创办的,两人都很关心这位腼腆矜持但勤奋好学的优秀学生。为了帮助周恩来的生活,他们还让他为学校刻蜡板或抄写教学讲义,以补贴其膳食费。在入学第二年,周恩来因品学兼优成为全校惟一免交学费的学生。在学校里,他成为学生中公认的领袖。他与别人谈话时,对人或事不贸然表态,而是听其言观其行后才谈自己的看法。每当他想让谁做事时,人们总是抢着去做。1917年从南开学校毕业时,张伯苓给周恩来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严范孙是位十分有钱的人,曾想把周恩来这位19岁的青年招做他的女婿,并派人向周恩来传话,周恩来却彬彬有礼地说:“我是个穷学生,要是我接受与有名望的严家联姻,我就得事事听从他们了……”这些话使严范孙更加敬佩他。

    1920年12月,周恩来抵达法国马赛,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涯。其间,他给国内的女友邓颖超写了250多封信,两人结婚后,相爱相伴一生,成为世人的婚姻楷模。毛泽东曾多次感叹地说:我倒是十分羡慕他们。这位让许多法国人惊叹的周恩来,对爱情是那样的忠贞,这不知道让多少男人、女人们惭愧,也正是在这方面突出显示了周恩来伟大的人格力量。在欧洲期间,周恩来凭借其魄力成为旅欧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组织者。1924年9月,周恩来奉党中央之命回国负责中共刚成立的广东区委的工作,不久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通过各方面杰出的表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驻黄埔军校的国民党代表廖仲恺曾指着26岁的周恩来对他自己年仅16岁的儿子廖承志说:他就是共产党的大将周恩来。当时黄埔军校一期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狂生”胡宗南,在他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自己,但遇见周恩来后,这位后来的国民党上将、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见人就说,周恩来是最了不起的,他是中国的希望。

    晚年的张学良在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时,记者问张学良:您一生最佩服的人物是谁?张学良不假思索地脱口答道:是周恩来!记者又问: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张学良答道: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和周恩来再见一面。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友谊开始于“西安事变”,两人一见如故。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后,周恩来时刻牵挂着他的安危,并千方百计与他联系。1959年,蒋介石在台湾宣布解除对张的“管束”时,海峡两岸封闭阻隔,经周恩来多方努力,由香港的郭增恺夫人秘密托信给张学良。那时张学良伉俪被允许每周三到台北的士林凯歌教堂做礼拜,郭增恺夫人也是基督教徒,在教堂内把周恩来的信亲手交给张学良夫人。周恩来的信装在一只口红盒中,信中周恩来用毛笔亲书:“善自珍摄,修身养性,前途有望,后会有期。”当时的张学良看着信潸然泪下。为了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1961年12月12日晚上,在北京饭店一楼的饭厅里,周恩来夫妇宴请了张学铭夫妇、张学思夫妇等。席间。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向周恩来敬酒时,两人泣不成声,他们共同思念海峡对岸的张学良。1975年12月20日下午,周恩来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他在病床上接见了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罗青长,并说:“最近听说张学良患眼疾住院了,可能有失明的危险,你们一定要关注张学良。”接着说,“你们做对台工作的同志要千万记住,对于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他,不要忘记他。”张学良在台湾知道此事后,坐在轮椅上哭了。张学良多次说:“在半个世纪的秘密幽禁生活中,心中一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就是周恩来。”事实上,不仅仅是张学良一个人,冯玉祥见到周恩来后,也折服于周恩来的渊博学识和坦诚人格,并写下了自己“吃饭太多,读书太少”的感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宁肯让造反派从自己的身上踏过去,也不允许粗暴地对待陈毅。1975年6月9日,周恩来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去参加贺龙的葬礼,颤巍巍地对贺龙的遗孀薛明说:“我失败了,我没有能救他。”

    周恩来一生中珍爱着他的每个朋友,关怀着他们每个人。他浓郁的人情味,感染着他们每个人。他不仅满腔热忱地爱着他的朋友,而且更爱他的人民。当他去世时,全中国的人民都在为他哭泣,首都天安门广场汇成花圈的世界,人们用最具激情的诗表达对他的钟爱。许多党外人士谈起周恩来时都说:一提起共产党就想起周恩来。许多文艺界、文化界人士在评价周恩来时说:周恩来是一个完人。党史界人士还提出过“周恩来精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恩来睁开眼睛对医务人员轻轻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去照顾其他生病的人吧!他们更需要你们。”直到死还仍在想着别人,这便是周恩来。

    在西方人的眼里,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所有知道他的西方人心仪景仰。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称赞周恩来:“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美国另一位作家史沫特莱说:“周恩来是一位让人十分敬重的人……蒋介石夫妇对周恩来也十分敬重。”蒋介石希望把周恩来从中共中拉出来,但“始终未能得逞,因为他概不介意个人的安乐、财富和权势”。还有一位美国官员谢伟思提到周恩来时说:“想想中国昔日的政治惯例,居高位的人,总是倚势坐大,攫取权力,飞扬跋扈,捞取财富,把亲戚朋友安插到要职去,而周恩来值得敬重的原因,正在于他没有这样做。”还说,“周的婚姻也是忠诚的表现。他在1919年与邓颖超相遇,数年后结婚,两人相处和谐,从来没有任何流言蜚语,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模范夫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写道:“这次访问给我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下半旗为他的去世致哀。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还不曾为任何人的去世下过半旗,一时间,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聚满了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员,他们都在为此而气愤,他们愤怒地质问着:“我们国家元首去世都没有下半旗,中国的一个总理去世为何要下半旗?”喧闹声惊动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缓缓地走向众人,神态严肃而平静地说:“为周恩来下半旗致哀是我的决定,原因仅有两点,其一是:中国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国家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可是作为这个国家的总理,在其死后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其二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人口10多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4,但这个国家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诸位请注意,如果你们哪个国家的元首只要在死时具备这两条中的一条,一定为他下半旗致哀。”

    刚才还吵闹不停的人群一下子完全静了下来,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悄悄地走开了,他们无话可说,他们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完全倾倒了……

    (巴博摘自《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苗体君、窦春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