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企业绩始低落 品牌加值谋未来


http://www.benyei.com/galleries/commissions/struggle.jpg

华企业绩始低落 品牌加值谋未来

    今年一季度,中国公司首次出现利润增长减速迹象。著名品牌专家高韬先生表示,在经历了2007年利润的创纪录增长后,中国多数行业的公司首次出现利润增长减速的迹象。年初温总理的一句“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还响彻耳边,但更令中国企业担忧的是这还仅仅是恶梦的开始,2008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似乎难有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 

    告别美景,重启梦想,中国企业界到了该冷静思考未来的时候了。作为品牌专家,高韬老师常挂着一句口号:“有品牌才有将来”。

好日子难在

    中国国内上市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税前利润增幅从2007年的49.4%降至17.4%。亏损公司比例比去年翻了一番,达15.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廉价的劳动成本。这几乎成为所有专家的共识。对于制造业大国,这样优势正在逐渐消蚀。有人乐观预言中国低价劳动力优势将维持5-10年,所以中国经济还能保持几年的增长。高韬认为这样的观点过于乐观,更没有考虑到其它诸如全球经济、自然环境及政治等到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景气足以证明。

    一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尽管中国的薪资经过了一个强劲上涨时期,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较德国和美国等高工资国家低95%。在中国,很多制造业产品的成本较高工资国家低10%至30%,这令在华制造商获得了一个巨大竞争优势。

    即便如此,在华公司高管也担心,低成本战略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日本电子产品电容器专业生产商尼吉康(Nichicon)旗下的无锡工厂主管Minoru Yokota表示:“2004年,我们中国工厂和日本工厂的(薪资)差距是1:10。如今是1:7。”无锡位于上海附近。

日子好过的也有

    广东东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制造业城市,在当地的制鞋行业,平均月工资为960元人民币(合135美元)。而作为耐克(Nike)最大的合同工厂之一,裕元工业(Yue Yuen Industrial)现在给出的月工资却是1472元人民币。为何如此?

    耐克高管带高韬参观了裕元工业位于东莞的工厂,裕元工业位于东莞的耐克代工业务拥有2.7万员工,每年产鞋1400万双。在裕元工业,生产线仿照了丰田(Toyota)率先采用的“精益”生产原理。耐克负责北亚地区合规事务的主管桑娅•德肯-琼斯(Sonya Durkin-Jones)表示:“(员工)不能将一个坏的部件甩手(交给另一名小组成员)然后与它说再见。”耐克每条精益生产线都被冠以“NOS”的名称,这是拉丁语novus ordo seclorum的首字母简称,意思是“万世新秩序”。这句话还出现在美钞背面,可能解释了它如何植根于耐克的制度记忆。

    除了科学的生产管理来管控成本之外,真正的世界名牌耐克的品牌溢价更能化解企业的成本压力。这点无容置疑。高韬说:“虽然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产品、服务、技术以及流程,但是它们无法复制一个卓越品牌。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卓越品牌就意味着长期的成功营销和利润。”

    裕元工业的高工资令该公司在生产率和质量方面获得了回报;另外一个好处是,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最近处于对员工有利的环境下,该公司的招聘问题少于那些工资较低的竞争对手。

    然而,像章耐克这样能从容面对竞争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在高成本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当然,没有人逼你一定做品牌,但不要忘了那句“出来混,一定要还的”。

《 品牌之上3非主流更上流请致电高韬老师,获取课程详情13503116250或[email protected]

“ 对最珍惜品牌的人而言,高韬是最被重视的讲师 ”

讲师简介-“品牌掌柜”高韬

•         IBA国际品牌协会评审顾问;

•         中国管理创新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大、华南理工大学等讲座教授;

•         上海市品牌战略工程、IBAC国际品牌认定委员会、AIVCI国际职业认证协会、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等专家讲师;

•         《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国际广告》《中国广告》《动脑》(台湾)《国际公关》《新营销》等一线媒体一线撰稿人,文章发表在国内近乎所有营销传播类和财经类报刊,并在众多专业网站开设专栏。

•         主力课程:《品牌之上3》系列:

《电信品牌之上》

《汽车品牌之上》

《能源品牌之上》

《健康品牌之上》

《银行品牌之上》

  ……

《网络营销@传奇》

品牌 营销 课程培训讲师高韬老师的《品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