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探索和认识


       为了能够清楚的认识主观和客观各自所代表的含义,我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进一步地探索。
 
一、现存的一些对主观和客观的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上的解释:主观与客观是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观是指人的感觉、意识、思想等;客观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客观事物。

      来自一位网友的解释:中国的文字还是很有特色的。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在我看来,传统马哲的定义虽然在基本立场和方向上无可厚非,但由于意识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性和无界性,以意识本身做为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区别的界限,往往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经常把意识的东西也当做物质、把主观的东西也当做客观。例如:人们往往把别人的意识也当做物质、把别人的主观也当做客观。
 
     至于这位网友的定义,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他定义的只是客观反映和主观反映,并不是客观和主观本身。因为无论他说的主观还是客观,其实都是对观察物的一种反映,都是主观。只不过前者是客观反映,后者是主观反映罢了!其实无论是客观反映还是主观反映,观察者本身都是自外于被观察事物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客观反映时没有夹杂观察者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主观反映时则是观察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反映。
 
二、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探索和认识。
 
       我认为,要想弄清主观和客观各自所代表的含义,必须从“主”、“客”和“观”这三个字各自所表达的含义入手。我想 “主”和“客”很好理解,在某个房子里面住的是主人,不在这里住的从外面来拜访的是客人。如果以房子为界的话,自然是房子里面的为主,房子外面的为客。下面我们再来看“观”。观,本义指观看、观察。但由于我们此时是在认识论的范围内谈观,所以此时的观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仅局限于视觉的一种观察,而是应理解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在内的一种对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说,观就是指一种反映。
 
      当我们把“观”理解为一种反映,再把它同“主”和“客”结合起来时,就有了我们传统马哲对主观和客观的定义。主观就是指反映的主人,反映内的东西,就是反映的内容本身。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意识。而客观则是反映的客人,反映外的东西。也就是通常讲的意识外的东西——物质。然而,由于反映(意识)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性和无界性,以反映(意识)本身做为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区别的界限,往往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使人们无法准确界定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
 
     为了更有效的界定主观和客观,明确物质和意识的区别,这里我对“观”字所代表的含义反映做了进一步引申,把“观”字引申为可以对物质进行反映的反映物,也就是我们的脑。当把“观”字进一步引申为反映物(脑)时,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脑可以清楚的给我们一个区别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的界限。我们可以明确地将脑内的东西称为主观,而将脑外的东西称为客观。于是,我们便可以明确而清晰的给出了主观和客观的定义。主观是指人的脑内的东西,感觉、意识、思想等;客观是指在人的脑外的东西,不依赖于脑而存在的一切事物。

      当然在主观和客观分别用做形容词时,由于主观所代表的意识在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和内容上的随意性,于是“主观的”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受脑内意识影响的不一定准确的对物质的反映。而“客观的”则由于客观所代表的物质的确定性和实在性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确定的、不受意识影响的对物质的直观的和真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