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抗震的日子里的精英特色
瞿旋
在抗震的日日夜夜里,有许多另类的声音,有一类表现为“精英”特色。他们似乎比芸芸众生站得高一些,冷静一些,理性一些,“哲理”一些。除了那个“范跑跑”,我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个作家,也曾在5·19全国悼念日,对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喊出“加油汶川、加油中国”的口号颇感厌恶,声称这口号里失去了自我。表现出一种“哲人”的高度和冷漠。其实他们这种“自我”论,到现在,在理论层面上早就没有了多高的高度,已属普及性常识,只不过没象他们一样一直咬着不放,喋喋不休,推向极端而已。其实他们恰恰表现得最没有哲人风度,恰恰表现了另一种浅薄、无知!因为他们远未达到对各种哲学融会贯通的程度,甚至对人本体也没有透彻的了解(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拘泥在“自我”的泥淖里自恋自爱。
诚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需要补足“人本”、“自我”这些至关重要的元素,目前的体制确实常有“政治秀”的色彩,令人不快,中国的最终前途也必须建立在尊重民本民生的民主体制的基础上。但倘若把“人本”推向极端,成为“自本”,就纯属偏执和病态!更或在大灾大难之中,表现得那么冷血!这种自觉不自觉的作秀,应该更叫人厌恶和鄙薄!其实你们完全可以自己逃跑或者自恋,至多是一个另类的或者是一个道德标准一般的人而已,人们也不会予以谴责,可你们却偏偏做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冷眼或者蔑看众多的舍己救人者,就纯粹是一种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假如在地震中,“范跑跑”被夹住,跑不了了,他恐怕比谁都会渴望别人的、集体的力量,不会说“你们快跑,除了救你们的女儿,要来救我是不高尚的!本人表示唾弃!”那个一直对“国家”、地域概念深恶痛绝的作家,也是向国家苦苦索求着一个饭碗。按说,他应该到最“自我”的国家里吃饭比较合适。可我担心的是,他要真去了,又会感到,这个国家里的国家意识原来也是那么强烈!他要是一直那么“自我”,恐怕人家也会对他下驱逐令的!
其实对他们,也不必看得太过于可怕,因为在众多愤慨的指责和冷静的论理面前,对自己的观点他们现在未必不会动摇。就拿范跑跑来说,他的悟性要是再“高”一点,把他的观点阐述到位的话,连他女儿也不该救的。因为生死在秒间,完全可能在那个霎时,两个人都会失去机会。他应该自己跑出来。可他还是说要带他女儿出来,证明他心里还有柔软的一面,不完全是一个冷血的人。其实,他自身的观点就已经把他的立论推翻了。社会应该给他机会。
还有那个作家,其作品的睿智、犀利程度都是罕见的,在中国文学长廊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甚至从文化意义上讲,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在腐沉的传统文化气息里,有一把解析人本体的弗洛伊德式的犀利的刀,是很可贵的。我们还需要他的作品。但任何观念绝对化了,就肯定会走向反面,尤其逸出可以含混、模糊的文学界域,旁涉到社会学领域的时候。
对这类人一直想说几句话,今见有这么一篇文章,很客观地以《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阐说了他们最推崇的西方的价值观,大致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转载过来吧!
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
被公众唾弃是精英最大的悲剧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8-6-2 作者:□郭松民
被网友冠以“范跑跑”雅号的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面对网上如潮的骂声,他不仅能够“甘之如饴”,“每天陪着妻子、女儿,在网上看着网友如何骂我”,而且还能够继续对记者侃侃而谈:“《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无须内疚”云云(5月31日《长江商报》)。
范的自辩,听起来虽然振振有词,但其实不值一驳,因为大家都公认“先跑”是一个道德问题,从来没有人说这是一个法律问题。
范的自辩,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悲剧:“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多数却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船长、船员以及男性乘客们都率先抢夺救生艇逃跑,然后辩解说:“《航海法》并没有规定在沉船时,男性一定要让妇孺优先”,“冰山不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无须内疚”,当时美国和欧洲的社会舆论,还能够原谅他们吗?
近百年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感动无数人,主要还不在于灾难的规模巨大,而在于船上的精英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担当的精神。比如船员劝说67岁的当时全球最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的创始人斯特劳斯上救生艇,老人回答道:“只要还有一个妇孺没上救生艇,我都绝不会上!”大银行家古根汉姆,则从容换上华丽的晚礼服,对太太写下遗言:“这条船将不会有任何一位女性,因为我占据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在死难乘客的名单中,还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师罗布尔等。
范的行为和“泰坦尼克”号上精英的行为之间的反差,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精英的悲剧?在我看来,对精英来说,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众所唾弃!所以我认为,像“泰坦尼克”号上的精英们那样,和巨轮一起沉没,并不是悲剧,因为他们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景仰;反之,像“范跑跑”那样,尽管自己毫发无损,但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他已经被几乎所有的人所鄙视。
“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日益严重,这让精英们很不爽,纷纷指责大众有“反智”“仇富”、“仇官”情绪,是“民粹主义”在作祟等。但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如果“范跑跑”的故事能够使中国的精英们真正有所反思,那就真的坏事变成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