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孽生昆虫和微生物,社会活动衍生宗教,哲学和艺术。
艺术在社会生产中诞生,和物种进化一样,最后分离出来,由不自觉到自觉,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生物多样化,自然界才更美丽;艺术多样化,生活才更精彩。
艺术的分类如同社会分工,只有幻想,只有图纸,就不会有殿堂;只有工匠和材料,也不会有殿堂。而在每一个部分,作为主体的人就都是艺术的。并非绘图的是艺术家,工匠就不是艺术家。况且,在某一阶段里,工匠比绘图还重要。
艺术的精神,在于创新。创新,是进化的种子。
艺术和艺术家都是天生的,只是记录了某种遗传基因的信息,不是象模仿秀一样单一模仿。艺术品在诞生以前,其存在形式和胎儿是一样的,在胎儿以前更是一个变数无常的未知世界。
艺术品产生前是非具象的,是模糊的,经验里没有对它的记忆,所以,它的出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艺术讲究天分,艺术天才和艺术工匠是有区分的。
文化多样性造成艺术多样性,艺术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受生产力制约和影响。两种以上艺术的相互影响与渗透,甚或是重叠,是社会发展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
麻雀涂上了孔雀的颜色,你还是麻雀,并非你就真的变成了孔雀,因为没有混血,甚至算不上杂种。麻雀和孔雀是生出来的,不是变出来的。
艺术的传承保留了艺术的个性,使艺术种类多样化。
艺术的否定与批判,是一种错误的事实与存在,这种存在使艺术变得复杂起来,神秘起来。
艺术的标准,有社会标准,艺术标准和主体认识标准。任何标准都带有偏见性,降低了标准就会拔高和夸张艺术,提高了标准就会贬低和矮化艺术。
艺术的真实不在两端,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不是两极,而是在两极之中间。就象磁场和生命一样,只能产生和生存在两极化的中界环境里。中界环境的特征,中和和模糊了两极点的单点个性,是给出两个个性环境作为条件,所生成的第三环境。这个第三环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学科研究的交点,也是结果。植物杂交,动物混血,天地交合,物我两忘,阴阳平衡,等等等等,无一不是第三境界。艺术的生成,也是在第三境界。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形象大于思维的特征,揭示的就是艺术形象的模糊性。似与不似,似曾相识,抽象和具象,意境和含蓄,所要阐明的都是艺术的第三境界——艺术的模糊性。也可以讲,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在第三境界,一切艺术的价值都在于其自身的模糊性。 正因为事物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第三境界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才具有事物价值的弹性空间。 美在距离中产生,美在模糊中产生,美和审美都是一个过程,只有在主体和对象相互胶着的状态下,才能获的审美的趣味和快感。
艺术总论
评论
3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