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务实外交叫好


2008年,是中国当代领导人的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尽管连续遭遇了罕见的天灾人祸,但却以自己卓越的能力在国内国际赢得了一致的赞誉。我们的政府终于用一张又一张具有时代水平的答卷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外交政策上的务实精神。这不,有关中日关系的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和日本签署协议,将联合开发东海争议水域的天然气储藏。这项人们期待已久的协议,体现了东亚两个大国弥合分歧的决心。两国政府刚刚宣布了这项协议,为日本投资中国春晓气田铺平了道路。上述协议还划定了一个共同勘探及开发区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将使(东海)成为和平与友好之海”。

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起起落落、阴多晴少,其核心问题既有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也有民族感情问题。在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两国政治家不能本着向前看的原则,以两国发展大局及人民福祉为重,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要想促进两国之间友好关系及互信合作的展开,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经过几十年的历程,我们的政治领袖的确成熟了许多,大家不再任凭感情用事了,彼此更多地看到了中日两国彼此合作的美好前景,是符合两国的长远战略利益的。这其实就是此次东海争议得以突破的关键所在啊。

昨天在美国结束的第四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由王歧山副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和美国政府就能源、环境、金融、投资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问题进行战略磋商,中美签署了双方关于能源环境的十年合作框架,中国还宣布进一步实现金融业自由化的渐进步骤。虽然这些步骤较为谨慎,但美方相信它们显示中国意识到:尽管美国信贷危机引发了诸多问题,但停止金融领域的自由化,将会是一种错误。用温家宝总理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说,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但如此务实外交路线的执行,自然可以大大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更大程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中国有句老话: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历了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洗礼的中国人及中国政府,定能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走的更加稳健、更加从容、更加具有大国风范。

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能够着眼于全球经济发展、顾及全人类的根本福祉,进行真正战略意义上的对话和协商,实乃世界人民的福音啊。中美两国的确各有各的利益所在,但从根本上说,这两个大国的利益是难以脱离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而单独存在的。因此,此次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们都能站在人类社会共同良性发展的高度,来考虑两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确非常难得,也完全可以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尊敬啊。

还要提及的就是台海局势的实质性改善,严格地说,这似乎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与外交似乎不搭界。但在事实上,台湾问题已经拖延了近60年,美国、日本等国际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早已掺杂其中,台湾问题在事实上早就国际化了。否则,何须待到今日还不能了断呢?以往,我们对此尽管心理是这样想的,但嘴上还是强调那些几十年不变的老调调。这几年,我们的台湾政策已经逐渐地在松动,最近发生在台海两岸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就是对这种务实精神的最好写照。

看到这些变化,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前途的中国人,我的确非常兴奋,心头总是涌动着一股感恩情怀,想到那位已经远去天堂的时代伟人的那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言外之意,除了国家的发展强盛,其它的一切其实并不重要,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分歧,还是政治见解的不同,只要能为人民谋到现实及长远的利益,就完全应该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嘛。把不好解决的问题,留给更加智慧务实的后辈去解决吧。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不是邓大人的“解放思想”,我们中国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今天?香港的一国两制、举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台海两岸的和解、中日、中美关系的持续改善,怎么可能成为现实?中国人历来有着“饮水不忘打井人”的美德,相必我的这番联想,也会得到众多朋友的一致共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