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成龙炮轰李连杰"我的基金从来不靠别人捐钱"》被各大媒体竞相转载。细看下来,不过又是一个“耸人听闻”以制造新闻效应为噱头的新闻标题。甚至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达到了“竞相转载”的效果吧。
当然,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让我们先来看一下《XX商报》的报道。
2008年6月14日,在一个国际影人记者见面会上,有人问成龙是否像李连杰那样为了慈善事业暂时停止电影的拍摄,成龙说道:“我自己的基金都是自己拍电影、拍广告、投资赚来的钱,都是辛苦钱、血汗钱,跟很多基金是别人捐的不一样。我停止拍电影了后,就没钱做慈善了”、“我会用心拍电影,我不是用人家的钱去赚钱,我是用自己的,是靠断手断脚的风险赚来的。拍完电影,赚钱再来做慈善。”
有意思的是,在这篇一千多字的报道中,成龙并没有对李连杰有任何直接评价,更谈不上所谓“炮轰”了。而涉及到成龙所谈和慈善有关话题的内容也不过百余字。难怪有网友评论说:“这则新闻给人的感觉有些文不对题,颇有断章取义味道。从成龙大哥的言谈中,从头至尾也未曾提到李连杰的“壹基金”三个字,何来炮轰之谈?”
或许是记者同志把成龙所谈的问题和自己有针对性的问题迳自联结起来,从而得出“结论”:成龙所谈明明就是针对李连杰的嘛!于是,就是这两句话竟然被解读为成龙对李连杰的“炮轰”。
其实,成龙所要说明的只是和别的“基金”不一样而已,而并没有对“别的基金” 作出好坏评价。在对话中,由于提问所具有的针对性,因此这里的“别的基金” 显然就是指“李连杰壹基金”。但是,既然成龙对“别的基金”没有评价,为什么其回答被认为是对“别的基金”的“炮轰”和否定呢?显然,在一般公众看来,拿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进行捐助,才是真正的慈善。而像李连杰壹基金一样“别的基金”如果不是拿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而是“用人家的钱”进行捐助,就不是真正的慈善。或者说,就算是慈善,此慈善与前者相比也低一个档次。
此论实在谬矣!殊不知,成龙之慈善与李连杰之慈善大不同也。
前几日,和一位传媒人士聊天时,该君说道:“我就看不惯李连杰那种做派,到处出席活动,频频露脸,在壹基金中李连杰自己究竟拿出了多少钱?没人知道。有人问他他一直不说,竟然说‘那是我个人的事情’?!你看人家李亚鹏、王菲,自己做了不少实事,却非常低调,不像李连杰自己没出多少钱,募集来好多钱却没做什么事。”这里,李亚鹏发起成立的嫣然基金又成为李连杰壹基金的反面参照。
在此,我们不妨把上述三位明星的慈善放在一起,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出李连杰之慈善到底和成龙、李亚鹏之慈善有何不同?甚至其中,到底存不存在“真慈善”和“伪慈善”?
•成龙之慈善
说起创办明星基金会方面,成龙敢为人先,早在1988年,成龙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目的是为了帮助贫苦孩子、残疾人士、老年人以及那些在科学以及艺术领域颇有追求的学生。多年来,成龙基金会曾在三十多个国家、五十余座城市奉献善举,其强烈的爱国心和无私的奉献让其成为演艺圈当之无愧的“慈善之子”,他的行为也为演艺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带动了一大批香港艺人投入慈善活动中来。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成龙—杨受成慈善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
从法律上讲,成龙从自己挣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成立基金会,其应该属于“非公募基金会”的范畴。既然作为非公募基金会,因此,也就谈不上面向社会公众募捐的问题。
•李连杰之慈善
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是由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大使”李连杰先生发起,在中国红十字总会架构下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
壹基金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概念,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随时帮助大家庭中需要帮助的人。
壹基金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业的发展;同时,向在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中遭受创伤的人士提供尽可能的人道援助。此外,前不久,壹基金与博鳌亚洲论坛达成共识,每年还将举办一次“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政府官员、研究学者,就壹基金关注的“环保、教育、扶贫、健康”四大公益主题进行全面交流。
很明显,在李连杰壹基金的慈善模式下,其运作形式以及目的都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一个公募基金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连杰比成龙在公众面前会更多地向公众宣传自己的基金,倡导社会公众向其基金捐款的主要原因。
•李亚鹏之慈善
嫣然天使基金是由李亚鹏、王菲夫妇倡导发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对于公众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李亚鹏、王菲夫妇发起成立的、专门用于救助唇腭裂儿童的嫣然天使基金,与其自身亲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法律定位上来说,嫣然天使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属“红十字天使计划”中若干个专项基金中的一个;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要实施两大系列的公益项目:一是助医领域的“红十字天使计划”,一是助学系列的“博爱助学计划”。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承载李亚鹏之慈善的“嫣然天使基金”也是一个公募平台,但为什么相比之下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要比李连杰的“壹基金”低调得多?我想,大抵或许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与李亚鹏本身作为一个患有唇腭裂疾患儿童的父亲有关,与该基金具有单一、直接的救助目的有关,与该基金运作中的对象明确的操作性有关。
而相比之下,李连杰壹基金所关注的主题、所面向的受助群体都要要更加广泛。况且,李连杰壹基金还试图作为一个倡导公益理念的公益文化平台。其所负载的内涵显然要比嫣然基金更加丰富;但是,壹基金“致命的缺陷”在于,相比慈善效果而言,壹基金所要实现的内容要比嫣然基金难以量化和评估的多。而嫣然基金只需在“唇腭裂儿童救治”的单一主题下应对即可。
从现实运作来看,虽然嫣然基金和壹基金同属公募平台,但实际上,前者定向募集的情形更多一些。如在《嫣然天使基金管理规则》中规定,其基金主要来源:(1)发起人李亚鹏、王菲夫妇及其友人、社会爱心人士、国内外法人和自然人的捐赠;(2)组织开展专项筹集活动及合作项目募集的资金;(3)基金增值收益;(4)其他合法收入。而壹基金则更多地向社会公众强调了社会民众个人以“1+1+1=1”的形式参与公益的公益理念。
由此,不难看出,成龙与李连杰都是中国的慈善明星,只是两个人的做法与理念不同。成龙自己出资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以自己力量尽可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李连杰的理念是在一个公募基金平台上,倡导社会公众参与公益,而且不仅仅以依靠大家的募捐来达到做善事的目的,还通过它的理念传播更深远的公益文化。两者理念不同但殊途同归。
至于李亚鹏从事慈善的方式,因其特殊的成立背景,和成龙、李连杰所从事的慈善在表现方式和实现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可类比性,暂不作评述。
总之,无论是成龙、李连杰,还是李亚鹏,他们以不同方式从事慈善事业,都是应该得到人们尊敬的。慈善,作为道德意义上自觉的社会责任,不应该有贵贱、优劣的划分,也不应该是谁出钱得多谁的慈善就做得好。慈善的模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不应囿于某个人自己所认可的样本。如果说,对于社会众生,对于弱势群体,成龙、李连杰、李亚鹏们用自己的爱心、悲悯、善良和宽容书写了光辉耀眼的“慈善”二字,那么,我们又为何不能对这些以己之心、以己之力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们,多一些宽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