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8年06月20日]


要做就做“伟大的企业”
--对话凯乐科技董事长朱弟雄

2007-9-21 8:03:23 

  
  本版撰文/记者刘永春

  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弟雄

  2007年9月18日,这个日子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一天对于民族企业凯乐科技(600260.SH),因其发展史上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当天经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湖北凯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还通过“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案和“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向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议案”。

  朱弟雄对当天临时股东大会的结果,“十分满意”。定向增发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意味着朱弟雄为凯乐科技精心谋划的向房地产领域华丽转身的布局,画上了经典的一笔,而长沙则是这一笔中最浓最重的落点。

  根据凯乐科技当天的公告,公司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3000万-4200万股,募集资金最高不超过53800万元。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三个项目:长沙“凯乐湘园”项目开发,将投资26308万元;16500万元将用于武汉“凯乐花园”二期项目开发;8600万元将用于硅芯管扩建工程。

  显见,凯乐科技此次定向增发募集的总资金,其中42808万元将用于房地产开发,有望占总募资的83%强。而投往长沙“凯乐湘园”的资金有望占总募资的一半以上。

  凯乐湘园是块“试金石”

  记者:长沙的凯乐湘园本月22日开始面市,展开VIP放号活动,你对这个项目怎么看?

  朱弟雄:凯乐湘园将是我们奉献给长沙人民的第一部“作品”,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米,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政府附近,长沙上东高档住宅区的核心地段。

  对于凯乐来说,这个项目并不大,但它是我们进入长沙地产市场的一个切入口、一块“试金石”,因此我们非常看重,也决心以这个项目为突破口,树立凯乐在长沙的品牌形象。

  同时我们也规划在长沙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在3-5年时间内,进入长沙地产行业十强,除了地产业很可能还要涉足通信新材料制造业。

  记者:我们注意到,凯乐科技已经把房地产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您前段时间还去了长沙,听说是为了谈一个500亩的项目,凯乐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是怎么规划的?

  朱弟雄:房地产目前是凯乐投资与重点发展的方向,而武汉、长沙又是凯乐房地产重点投资的区域。

  在当前国内房地产各项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凯乐科技有上市公司融资这个平台,加上制造业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增资造血“功能”在不断增强。由于有这两个坚强后盾,我们计划加快土地储备、开发步伐,力争每年有3个以上新楼盘开盘,力争在5年内进入房地产全国50强。

  长沙将成凯乐又一“总部基地”

  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长沙、武汉作为房地产布局的重要区域,而且选择在房地产竞争非常激烈的时期进入,你是怎么判断这个市场的?

  朱弟雄:选择长沙、武汉等作为当前凯乐房地产发展的重点布局,主要还是区域与文化传统上的考量。

  自古“两湖”是一家,湖北、湖南同在楚文化的熏陶下,“两湖”人民不仅相距较近,更重要的是血脉相通、心灵相融。凯乐在湖南长沙投资,首先在心理上没有距离感。

  通过我们充分考察,长沙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创业环境良好,凯乐准备在长沙“扎根”,而长沙也将成为凯乐创业、发展的又一“总部基地”。

  记者:有机构给你的乐观当头泼了一瓢冷水,认为凯乐的房地产业务规模很小,实力也很小,无法跟大地产商面对面竞争,难有大作为,你怎么看?

  朱弟雄:凯乐由于以前专注于制造业,确实在房地产业界来说还是一名“新兵”,但因此也有独特优势,如制造业在全国领先,上市公司品牌及快速的融资渠道,都将为凯乐在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以武汉凯乐地产为例,就凭单个凯乐花园这个楼盘,2006年我们跻身武汉地产20强,排名第14位,这在武汉地产史上绝无仅有。

  进入房地产“反哺”制造业

  记者: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新材料高科技上市公司,凯乐科技近几年把产业触角不断伸向房地产业等新领域,凯乐科技的长期规划目标是什么?

  朱弟雄:凯乐科技从1982年2万元起步,已走过了25年。特别是2000年上市后,通过我们自身产业及产品的成功调整,目前来说应该是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机。

  凯乐规划一是制造业透过业务全球化,扩大出口产品的比重;二是房地产业立足长沙、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加快储备土地与开发速度;三是教育产业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合作,规划的职业学院早日启动步入正轨。凯乐的发展目标是早日进入全国500强。

  记者:进军房地产,是否意味着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发生变化?如何规避经营风险?

  朱弟雄:进入房地产,这是凯乐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但并不会因此忽视或削弱凯乐此前藉于立足的制造业,相反,会通过房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业的快速扩张,房地产业与制造业将良性互动,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并列为凯乐的主营业务。

  如此,一方面将大大增强凯乐在房地产与制造业这两个领域各自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凯乐保持在两个领域各自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凯乐科技所从事的塑料制造业存在门槛较低、竞争过度的情况,而通信领域也有投资放缓的趋势,是导致凯乐科技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原因,你怎么看?

  朱弟雄:凯乐制造业主要有四个大类的产品,一是光缆,用于移动、电信、联通等各大电信运营商;二是各种各样的塑料管材,主要是通信硅管,用于市政、高速公路及各大电信运营商;三是塑钢门窗;四是土工合成材料,主要用于铁路、公路建设。

  应该说凯乐产品在国家基础建设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凯乐光缆产销规模全国排名前5位,硅管排名亚洲第一,在全国同行业中还是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凯乐选择跳出单一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进入房地产业,主要是为了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反哺”制造业,加快提高制造业国内及国际竞争能力。

  “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

  记者:凯乐介入光通信行业,是整个行业的低谷,当初为什么考虑在这个时候介入?

  朱弟雄:凯乐在2002年介入光通信行业时,整个行业一片萧条,凯乐之所以逆流而上,首先是对中国通信行业整体发展充满信心。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通信建设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空间还很大,低谷迟早会过去;不如趁低谷时我们介入,最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同时主动出击储备客户资源。

  事实证明,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凯乐在光通信行业确实做到了“敢为人后,后来居上”,凯乐光缆连续三年在中国移动中标,并在2007年以综合排名第五名的成绩成为中国移动主流供应商,今年又自营出口到印度。

  在光通信这一块,凯乐已是一匹“黑马”,今后的战略目标是逐步拓宽光通信产业链,形成光通信产业集群。

  记者:凯乐制造部承担了出口印度2.7万公里硅管、24万芯公里光缆的全部生产任务。能谈谈这个项目是怎么拿下来的?

  朱弟雄:这次出口印度信实通信基础有限公司的硅管与光缆,第一个订单的合同金额约1.3亿人民币。

  印度信实通信基础有限公司主营GSM、CDMA网络,该公司的母公司信任集团是世界500强、印度第二大电信营运商。印度正大力进行通信网络建设,对光缆及硅管这些通信新材料还有着很大需求。

  凯乐能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性机遇,实现产品首次自营出口,得益于凯乐质量、规模、品牌在全国同行中的领先位置。在正式与凯乐签约前,这家公司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充分、深入调查,最终认定凯乐是其理想的供应商。

  而在前年与去年,凯乐光缆、硅管虽早已出口到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但是通过中信、华为,是“借船出海”,这次实现自营出口重大突破,从而使凯乐科技国际化品牌战略实施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记者:你有国内“塑料之父”的称谓,凯乐科技在塑料加工行业和光通信方面目标是什么?

  朱弟雄:我的专业是塑料高分子,有20多年的塑料加工理论与实践经验。目前塑料管材、型材、土工合成材料的国家或部颁标准,凯乐都参与了起草,在塑料加工行业,凯乐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项产品在全国都排名前列。

  凯乐规划塑料加工与光通信两个产品,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参与世界范围内同行的竞争,走出国门,打造凯乐国际品牌。

  “把凯乐做大是我的梦想”

  记者:作为在公安县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凯乐科技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你觉得凯乐成长的关键是什么?

  朱弟雄:凯乐从创业之初,就确立了“以人品铸产品”的企业理念,始终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客户的诚信度,这是凯乐一直绵延着的一种坚定信念。

  凯乐的发展历程只有一个导向,那就是市场;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客户;步步紧跟客户走,勇于肩负社会责任,这是凯乐长期坚定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市场价值观,也是凯乐成长的关键。

  记者:很多人认为凯乐科技的成功有你本人的神秘色彩?

  朱弟雄:凯乐多年来提倡的一个工作的理念就是“把工作当自己的事做”,要求每名员工“待人诚实,做事扎实,形象真实”。

  凯乐全员现有近2000人,其中有300多人在公司工作近20年,他们是跟着凯乐一起成长的,他们真正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在做,是凯乐的“栋梁”,他们正在凯乐幸福地创业,成为凯乐持续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记者:你会把凯乐科技做成多大?

  朱弟雄:把凯乐做大做强,是我毕生的追求与梦想。凯乐人将保持清醒头脑,不断修正自己,鼓足精神,力争在5年内年营业额达到50亿元,10年内达到100亿元,最终将凯乐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