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的调查始于一次审计,他2007年3月批示国开行河南分行贷款25亿给少林寺发展旅游,但少林寺等只用了2亿多,其余款项去向不明。王益的胞弟王磊从中收费,并将其中4000万用于购买原始股份,其后该股暴涨,获利上亿。(6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
该文披露了王益案所涉及到的三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令国民惊叹,更令中国股民目瞪口呆:
消息之一:25亿元贷款不知去向,被发现纯属偶然。据介绍,2007年3月,王益赴郑州考察时,曾批示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为郑州提供25亿元资金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中岳嵩山、少林禅宗、武术圣地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嵩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支持郑东新区建设。在这 25亿元贷款中,少林寺和嵩山中学只用了2亿多,其余款项去向不明。
这23亿去向不明款项的被发现仅源于“一次针对地方贷款的审计”,这是多么的偶然?我不知道这23亿之巨的“其余款项”是如何在银行账面上被做平的?
而造成这23亿款项去向不明的仅因一位副行长的“指示”。在王益案没有最终结案之前,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其他的“指示”,如果还有,那我们就真难想象一个副行长的“指示”究竟能值多少钱了。
如果我们举一反三,看看中国的银行业目前还有多少行长、副行长,那中国的金融业还安全吗?
如果中国的金融安全得不到保障,股市还能健康吗?
消息之二:上市过程蹊跷,规则可以随意改动。该文报道,对于太平洋上市,业界使用最多的形容词是“蹊跷”。这家三年累计亏损8482万元的证券公司跻身A股市场的途径是与即将退市的云大科技换股进行操作,但其上市用的却是新代码——既不是借壳也不是新股发行。同时,太平洋证券成为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尤其是没有经过证监会发审委以及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直接上市的公司。
这种从未有过的股票发行模式,是谁批准、至少是谁默许的?王益个人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权力。
从太平洋证券“蹊跷”上市来看,中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应该是相当混乱的,证券管理层中的硕鼠也应该不止王益一个。
我以前曾说过“中国的股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股民”。国家需要为国有企业解困时,那些对“股票”一无所知的百姓就不惜拿出多年的血汗钱来响应政府的号召,可证券交易的管理队伍中,却屡屡出现吸血鬼,违规上市、违规交易、违规披露内幕,有多少股民成了证券市场的奴隶?
涉及证券业的每一个硕鼠被曝光,都是对股市一记沉重的打击。
消息之三:投资人4000万转眼间成16亿,堪称最牛的投资者了。该文报道,王益的胞弟王磊曾从那25亿元贷款业务中收受了“高额财务顾问费”,并将其中的4000万元用于购买太平洋证券的原始股份。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平洋证券(601099)登陆上交所,这家注册资本15亿元的券商,挂牌首日股票涨幅就达到了424%,市值一跃达到700亿元,王磊投资的4000万转眼间也飙升至16亿。
平头百姓能买到太平洋证券的原始股份吗?
对于王益案的查处,目前也才半个来月,可王益案已经浮出水面的犯罪事实,已经令中国股市地震了。
随着王益案的不断深入,也就是中国股市利空消息的不断被披露。
去年,我曾长时间地关注郑筱萸案,因为郑筱萸将中国的药价抬高到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今天,让我们再来关注王益案,是王益将中国金融、证券监管的漏洞呈现给了广大民众。
我的相关文章:
多少“王益”在攫股民血汗?
女局长非法吸储18亿,金融如何防风险?
由郑筱萸被双规,解读高药价的深层次原因
“坦白”救不了郑筱萸
混沌郑筱萸,你不该任如此高官
急开港股直通车,将换来A股暴跌
新闻链接:
王益批示25亿贷款 23亿去向不明
国开行副行长王益案发于6400万元巨额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