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的思考


  2008年1月8日,马尔代夫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在密德湖视察时,正和各位支持者逐个握手之时,突然一名男子突然拔出匕首行刺,总统把他当成支持者正准备握手,见匕首出现。总统能向后一闪,躲过一击,但刺客继续冲来,总统的随从们一时愕然,不知所措。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刚满十五岁的男孩,赤手空拳上前硬生生地夺下了匕首,随即总统的安全卫队上前擒住了刺客。少年的手上鲜血直流,后被送进医院缝了针,几个手指无法正常伸动。

  在对伊卜拉希姆一片赞誉声中,也有人尤其是那些梦想一夜成名的年轻人,说只要总统来到自己的身边而恰恰有人行刺,就是拼命也要挡住那一刀。

  其实,伊卜拉希姆天生好动,从小就喜欢舞棍弄枪练打沙袋,还在附近的一些武术学校学习武艺。伊卜拉希姆有一定武艺基础,而且时加应用。他在街上看到有扒手或违法乱纪的人,总是挺身而出坚决制止,即使是面对的刀子,也无所畏惧。毕竟武艺只是一方方面,但同时一个人也要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力量。

  所以,当凶手行刺总统的时候,他能有机敏的反应,迅速地为总统挡过一劫,成为一个因数秒钟就名扬天下的英雄。一名记者写道:“他已经成了一个英雄。昨天他到达马累时,成百上千当地马尔代夫居民聚集在河堤上迎接他。他是个非常机灵的小伙子,我不知道他怎么反应那么快。我敢说,他确实非常非常勇敢。”

  还有文章写道:“数秒钟的成功,也不过是数年心血的结晶,是长期积蓄的瞬时爆发。因而,当总统来到你的身边,也仅仅只是机遇而已,而把握机遇的双手却在于我们日积月累的锻炼。还是那句古老的名言: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的人!”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有头脑的人!”这话很对。黄国胜老师更认为,机遇不但青睐,也总是降临于有准备有头脑的人!机遇也总被有准备有头脑的人所把握。因为有些人,即使有准备有头脑,也有把握的能力,但也有可能依然蹉跎岁月的。因为有些客观条件,对把握机遇也是有限制的。这个少年很优秀,反应比随从都快。但是,假如当时少年离的再远10步,估计随从就有反应过来的人,这样,少年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甚至可能都没有机会了。所以,许多机遇往往和运气紧密相连。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复来。这也和踢足球站位道理一样,球传的再好再有利,如果射手当时位置远了点,机遇来临照样把握不住,临门一脚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哪怕差半步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再假如,这个少年机会和反应意识都不错,就是力气小,结果可能是被刺客刺伤刺死,而总统要么还是吃亏,要么因为赢得时间逃过一劫。所以说,机会来临,不要犹豫,尽全力一搏,是否能成就看运气了。当然,如果没有能力,也不要强求,应该用别的方式。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突然有人落水了,有些人立刻下去救,结果自己因为不会水,也溺死了。从第一个人落水来说,是产生了一个救人的机会,如果有几个人同时看到,第一个去救的人,无疑是把握了机会。但如果不会水,第一个冲上去没用,不会水如果反应快,应呼救,协助会水的下去救人。或者立刻采用别的有效方法。千万不能自己也白送死。

  当然也有不少人有主动创造机会的意识。但如果缺乏一些运气或对机会价值理性的分析,反而于己不利。比如,汶川一震,英雄辈出,感人事迹也频频亮相。有些单位的员工,非要前往以实际行动援助,比如重庆某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的确去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灾区,我们且不论她处于什么样的心态去行动的。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哪里其实都一样,只不过哪里最需要,也就最具备机会价值。那么这个医务人员,就没等领导同意,直接去援助了,最后的结果是被医院给开除了。这是典型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冲突结果。据说这家医院本来也缺少人手,也有一些患者需要救助,医院已经在安排援助灾区了,总要有个统筹,放弃手边的生命救助,擅自离岗,当然院方解除合作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如这个医务人员看中的是“机会价值”,自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价值”高的事件,不等领导批示就冲,她考虑的结果可能是三个,第一是她去辛苦了十多天,回来后单位大加表扬,又晋升又加工资,很是风光,第二是去辛苦了十多天,回来后单位也没说什么,一切照旧,最多最坏的是单位按事假处理不发工资而已,但起码她有了光彩的谈资,以后和人谈起来也很风光,自己也愉悦。但她恰恰没想到,被除名了(类似的有好几个案例)。第三个结果,她去辛苦了十多天,搞不好一下干出点什么大事,全国出名了。也许基于这样的想法,她为自己创造了机会,但结果事与愿违。只能说明,她有创造机会意识,但方法不对,不理性。灾害救助是一个对组织工作要求很高的工作,在第一时间,我们的总理就行动赶往现场了。后面的救助行动安排也都有组织有秩序,如果大家都跑去现场,只能是添乱和增加负担,因为你占用了交通资源,食物和水资源,搞不好,发生意外,成了被救助对象,再摊上一些人给你服务,更加占用了资源。所以,不经过组织,就跨地区行动,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表现,给救灾增加负担本身就做的不对。

  所以,黄国胜老师在给学员培训时指出,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一定不要建立在破坏另一种秩序和操守基础上。寻找和创造机会,也一定要审视自身条件,是否具备把握机遇的胜算。因此,不断的学习培训,持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是成功人生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