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天使而来的“奇异恩典”



     从众天使而来的“奇异恩典”

        
                           ——关于近三个月来经历,聆听,救赎的心灵笔记

  

 

1.

三个月前开始,我一直在辅导一个叫做娜娜的“孩子”,孩子有些问题,受到一些状况的困扰,有种种迹象显示,似乎与这个世界的常规有悖。我并不认为那有多么大的错。比如早恋,一颗逐渐成熟的心有感动,喜欢上一个人,这再正常不过。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大惊小怪的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反而将事情搞遭了。于是,孩子的表现变得异常,甚至极端,几乎采取自残自伤,要么自绝的模式来反应,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个正常的流水一样的生命本来就是要涌流的。如果我们懂得梳理,懂得观照,懂得对这种情感,表现,和成长途中的种种显现给予尊重,一切其实不会太遭。问题不是孩子制造的,制造问题的是解释那些行为的人,比如学校老师,比如父母,比如社会各界。

孩子不过是在最自然的成长途中发生最自然的情感,然后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仅此而已。

因此之故,我给这个孩子定位:翅膀受伤的天使。记住:翅膀受伤的天使还是天使。之所以翅膀会受伤,是她在学习飞翔的时候,被我们成人和社会的观念和解释的子弹射伤了。

责任在我们。

但是,天使还是天使,即便翅膀受伤,即便被我们强行脱去有羽毛的衣服,穿上我们认为表示尊贵和礼貌礼节的礼服,这并不能改变天使的特质和本性。

在我的辅导中,没有问题,她仍然是天使。我在帮助一个受困的天使找到飞翔的天空,找到那条几乎被封堵的出路。

没有事故,只是表现。

没有好坏,只是解读方式不一样。

这样的孩子出现是一个恩典,一个奇异的恩典,是给我们的父母、老师提供了一次上课学习的机会,一个时代的精神要晋升,天空要高远,世道要发生变化,总会有这样的课程先出现。领悟是容易的,但是要有标杆和示范。这个孩子就是。

到目前为止,这个孩子做得很好,她的翅膀在逐渐复原之中。她差点离弃自己的生命,现在恢复了健康。她几乎放弃学业,现在要继续融入生活的河流。她一直以来阴郁着面庞,现在也偶然的露出了美丽的微笑;她很长时间不出房门,现在可以在某些讲座现场看到身影……

她发来短信说:“董叔叔,我想通了很多……谢谢您的关心和帮助,请原谅我之前的鲁莽与不懂事……叔叔!我会好起来的。现在我又想高考了,我会走好高三的。否则对不起你,对不起妈妈,还对不起更多关心我的人!”

这是一次恩典,我对这样的恩典做了如下回应:“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Tingting,这是世界上最多人信仰的爱的真理。每个字都值得你仔细体会。你需要好好学习一下爱的课程。否则自伤伤人,那不是爱。你今天的短信是叔叔这半年来收到的最好最幸福的福音,会永远珍藏,还有什么比一个天使医治好自己的翅膀更振奋的事情呢?是否上学,怎样上,到哪里上,怎样对待那个已经远离的过去,这些事情我们从长计议。叔叔现在大理,回到昆明一定来祝贺你,并赠送礼物纪念。”

这是更好的恩典,昨天,我们又一次谈论下一步要与我一起写本书的计划,我送了一张李思琳的《奇异恩典》刻录歌曲给她,同时送她一本从国家图书馆才得到的李元洛《书院清池》复印本和一个泰迪熊。面对那张碟子,她让妈妈在车上就开始播放,她一直赞叹:真美!

她漂亮吗?我知道她问那个唱歌的天使。

她就是那种真正的天使,我说。

她的翅膀洁白而坚强,充满爱心。如果看到她,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那双翅膀,其实一直就在你的背上。等待着你拍动。

 

 

2.

几乎在同一时期,我遇到了另一个天使。一个小名叫做乐乐的男孩,七岁半,小基督徒,因为工作的关系,她母亲请我们到她的商住一体的办公点谈事,于是看到这个孩子。这真是一个天使,还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在七岁半的年纪如此的懂得敬畏和爱,懂得上帝的恩典。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因为父亲离开而变得乖戾,怨恨,或者充满失落,自卑。他有更伟大的父亲——耶稣基督的呵护。他懂礼貌,整洁,听话,守规矩,无任何不良嗜好,天天听赞美诗,看小动物故事,爱心满满……我第一次出现就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与我分享。我离开时主动送我出门,下电梯,到达路口,表示再见,希望我再次来与他玩,并感谢神的恩典,认识我……我不知道这样的天使是怎样在一个独居的年轻母亲怀抱里炼成的。他不可能被炼成,天使就是天使,他本来就是。他被呵护着保存了天上的品行。

这是与前面提到的那个女孩完全不同的孩子范本。我所指的是外在的彰显模式。都曾经受伤,但是,上苍给我们看这样的恩典。所谓结果不同,表现不同,只是我们看他们的眼光不同。

514日,一部灵修经典——《奇迹课程》的翻译者若水女士从美国来这个东方的世界慢都——昆明开讲座。我有机缘采访了她,她说:带上红色眼镜,抱怨自己的白马变成了红马。于是开始寻找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大师来理疗那匹红马。人类的错误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投射出魔鬼的眼光,开始指责我们的天使。

这个男孩与那个女孩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不同时间段内的外在显现。

我看到这个孩子可以这么“好”,我当然就知道,那个受伤的天使也这么好,曾经这么好,或者还是这么好,要么,仍然可以期望这么好。

那匹马变成红色,完全是我们戴上了红色眼镜的缘故。

只是,眼镜戴久了,我们就以为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不容易脱下。

看到这个天使的眼睛可以脱下眼镜,可以看到原来天使可以超越任何生活里苦难的经历,保存那份纯粹和美好。

我昨天也将刻录的一张李思琳的《奇异恩典》送给他,这之前送了几张小狗的电影故事和歌唱碟子,同时送给他一个他喜欢的“长江七号”小布狗。他表示的那份感恩,你一定没有见过,一个七岁半的孩子,踮起脚尖,要使劲的拥抱我一下。

晚上,我通过他妈妈的手机转发了一条短信——

“乐乐:送你一幢房子位置是基督城天堂区平安街,真理项得胜号。房东是耶稣基督,使用期直到永远,租金是一生奉献,结果是得着永远的生命。董叔叔祝福小乐乐得到上帝的保守,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男子汉!”

我知道她妈妈也是基督徒,孩子从三岁皈依基督,一定听得懂其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我希望孩子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因着基督的恩典,同样能有天父之光的照临。如此,则这个孩子会蒙福,得着男性的坚韧和执着。

我相信,此刻,乐乐一定沐浴在《奇异恩典》的旋律中,眼睛看着窗外伟大高原神圣的天幕!

 

 

3.

其实,在同一时段,我身边时时刻刻围绕着一个天使。我的刚满一岁的儿子Atman,他纯然,无染,每天在我的生命中郁郁葱葱。动静有时,玩耍或学习新知,没有任何的障碍。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在小区的植物和植物之间穿梭。看到小狗小猫,那种喜乐,语言变得无力。他到书房翻书,认字,逐一指出那些他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他在地板上一个小黑点面前停下来,那就是他的全部世界,集中了生命中所有的注意力和喜乐。我无法用任何别的更时尚,高贵的事物或者玩具吸引他。

其实,对他来说,无所谓时尚,也无所谓高贵。“世界不曾变好过,也不曾变坏过,从来就这样。”若水女士的这句话指出了这种当下的纯然状态。改变的永远只是我们的标准和投射。我们天天换眼镜,然后天天咒诅世界改变。

我想,孩子成了我的导师了。我本人是被授证的导师,也就是说,是被一些戴了眼镜的眼睛戴上了另一副眼镜。我难免时时责怪世界的变化。我甚至责怪孩子为什么只喜欢那个随便捡来的小石头,却对我高价购买的玩具不闻不问。我伤心,我伤什么心?

我本来应该受到启发才是。孩子用自己纯然的表现告诉我世界本来的样子。喜乐从来建立在纯然的大我彰显的时刻。

我懂得了,这孩子就是恩典。天使的恩典,圣灵的恩典。

我因此自59日在网络上遇到李思琳的童声圣唱以后,就将那首《奇异恩典》下载到手机里,每天起床时,睡觉前,或者孩子不安烦躁的片刻播放给他,给我,给孩子的妈妈,给整个的房间圣所。这个天使出世以前,胎教音乐就是恩雅,班得瑞,就是喜多郎,以及印度新时代组合,还有我自己的《沙之书》高能有声书,加上一套合作伙伴高悦老师送我的赞美诗合唱。一直以来,他对音乐无比敏感,从出世直到现在,我几乎都在他耳边播送着《耶和华,你是我的神》,《主祷文》,《平安夜》,《雅比斯的祷告》,《赞美之泉》……蒙主恩典,这个孩子长到一岁零四个月的年头了,却只有一次,因着受凉感冒的缘故进过医院,除此之外,身体一切皆好。

现在,孩子能够准确指认我送他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祈祷书》,以及我房间里近百册的书名,熟悉门上的画,知道垂柳和金竹,可以模仿小狗和小猫的叫声。自从听到“奇异恩典”,我将这些就作为这个孩子的恩典,每天播放。他的喜乐和微笑,他的手舞足蹈,他的长大,他的拍手,他的灵动,这种从歌声中来的灵动和宁静越来越丰盈到他幼小的生命里。

现在,李广平弟兄惠赠的完整光碟在我的影碟机里,不停的唱着。家里每个房间都接通了音响,现在赞美诗和爱的声音日夜氤氲着。黑胶片的美丽在于黑色背后金碧辉煌的童声构筑的宇宙。

李思琳,那个碟封上长翅膀的天使,似乎就飞临到我的家里了。

一个天使在另一个天使的呼召中透明而美丽。

 

 

4.

也是在同一时刻,我知道另一个天使。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哪怕老师以另一个学生的形式出现。或者,老师会用一种别样的方式给心灵授课。

这一次是歌声,用歌声来授课。这是领受上苍的祝福和恩典的歌声。说是奇异,其实自然得再也没有什么奇异。一切的奇迹本来就是最纯粹的本然。本来就该这样,是奇迹,是奇异。偏偏变成了那样,则是受到魔力的诱拐。

59日,偶然到公共知识分子,主内弟兄王怡的博客,那时我已经脱去自己的红色眼镜。我看到他介绍一个叫李思琳的天使,一张正要推出的“奇异恩典”的赞美诗专辑简介。一首在网上可以试听的主打歌。

那一晚就再也不是晚上,那一晚璀璨无比。整个书房,整个心房,灵房都被充满。从孩子Atman开始,到那个七岁半的男天使,那个十七岁的翅膀受伤的天使……这么多年的心灵成长和疗愈的过程和经验组成一个电影镜头长廊,在音乐伴奏中纯然流动。

我知道,生命可以有一首主题歌了:奇异恩典。这首歌甚至超越了音符,可以成为阳光一样的烛照。

那一晚就写下了几行文字,记录了心灵在疗愈天使的过程中的付出和“奇异恩典”突然降临时不知东方既白的感动。

没有想到的“奇异恩典”显现得异常快捷。只有几分钟,我将文字贴在博客上,很快就看到那个唱歌的天使李思琳的父亲——李广平先生光临,并留下回声:

“谢谢您,董桄福弟兄!中国这片土地太需要神的恩典的祝福与恩惠。让我们一起祈祷,为更多的人被神眷顾而祈祷!谢谢您对爱女思琳的高度评价!主内平安!”

我当即做了如下回复:“广平先生:蒙神的恩典,您有如此的天使女儿,加上您的才华,将这首圣乐演绎得美轮美奂。我听了好久了,才写下几行文字,张贴到博客上,马上就看到您的身影出现,看来音乐可以借着恩典将时空之外的心联结。就在此刻,我一直在聆听恩典的诵唱。感谢主,带来喜乐和平安,也带来您!”

我想,那就是一次“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实景显现。

那是真正的奇异恩典,现在回顾,像一段张爱玲笔下的传奇。

 

5.

那一晚开始,就在期待并一直祝福着那个唱歌的天使。在李广平弟兄的博客上,看到李思琳的天使形象和天使心境。一个十三岁的天使,声音来自与上苍胶着的感动。我知道,那不是她的歌谣,那是整个世界的美好愿望得到祝福和感动以后凝聚成的清流江河。

来洗涤,或者浇灌,二者兼而有之,凡有耳的都应该听。

那之后,就在期待光碟出版,想要更透彻的沐浴。

那之后,还彻夜的听网上的另一首歌:《爱把恨打败》,我想,这首歌可以让我去拯救那个翅膀受伤的天使,爱的歌谣有了超强的力量。

我将两首歌都通过邮箱发给了那个无助的妈妈。母亲无奈的时候,让圣灵去感动。我相信母亲做不到的事情,圣灵会做到。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就发生了。

512日下午228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

身在昆明,一直过着“慢生活”,但是,一个多难的年代里哪里会有真正的“慢”呢?

这场大地震让血液如洪涛汹涌,夜夜莫可名状。

哪里只是震区校园的坍塌?心灵深处的地震难道就没有造成什么损毁?难道就没有被掩埋的希望?

还好,就在这次巨大的阵痛出现以前几天,在信心可能完全被钢筋水泥的碎片搅和着血肉之躯遮盖的灾难出现以前,上苍已经准备了疗愈的咏叹,一次注定急需的心灵的救赎。

借着恩典的歌谣,借着叫做李思琳的天使与圣灵合一的吟唱:终于,凝固的血有涌流的迹象;终于,知道地震并未让一切坍塌;终于,觉察冰雪也并未让万物冻僵……“你的双眼,爱抚人间,跨越千难万险;你的恩典,铺满天边,有心人看得见;你的话语,注满心间,欢喜代替恩怨。”李广平弟兄重新填词,女儿思琳吟唱的这首歌像临墟烛照的光,让几乎干涸的心田在瞬间得到浇灌。似乎,内心里又长出了绿色的藤蔓,重新与上主的宫殿辉映起来。懂得用绝望和咒诅以外的眼光审视这一场又一场临在的灾厄。所谓“一切发生皆有因由,且是有助于我生命的功课”。就像以弗所书第四章所说的:“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理解到即便这样的灾难中也有丰盛的恩典,才因此稍有释怀。知道这样的灾厄其实也是上苍降下的关于感动、复活、新生、救赎的课程。是让几乎成为废墟的心灵借由大地的废墟重新蒙福的一次升华。

而现实中,李广平弟兄也得着来自圣灵的力量,谱写了另一曲《用爱祈祷》,真真切切的通过文字和音符感受了灾难的痛彻。但是,恩典和爱总是通过音乐来疗伤。

“真情在牵挂你每个兄弟和姐妹,勇气在我们不后退,梦想不会被折断 ,点燃漫天的星光,爱能够战胜伤和悲!”

这首歌又是地震后的夜夜陪护,心中的悲悯逐渐被爱战胜。

不仅如此,我还将这首歌转发给了不少的学员,孩子,母亲……转发给更多网上结缘的交谊伙伴。

似乎,整个灾难持续和救助的过程就是这个旋律:爱能够战胜伤和悲!

 

 

6.

整个大地震都是天使的受难,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孩子离开大地,直奔天国。地上少了几多的笑声,少了几多的生气。在这样的时刻,怎样的做法才无愧于这些天使?

责任的追究?仇恨的累积?种种的纪念,吊唁,祈祷,呼告……注定无法让已经出离的孩子回家,无法抚平心中的创痕。“凡爱过的,永不遗忘;凡受过伤的,永远有创伤!”诗人余光中先生如是说。我在十几年前评述余光中先生的诗文的时候,诗人回函说,那是他读到的解读他的诗文最深邃的文字之一。那篇《开怀纵笔,难尽乡愁》的文章现在还是我解读归乡和愁肠百结时常常翻阅的参照。

在如此灾难的时刻,如此“生死乡愁”的时刻,用什么来疗救?谁又真的有能力来疗救?谁能够在这样的时刻换来内心的和平?

不断出入教会,不断参与活动,不断写文章呼告,不断祷告,不断祝福……其实我知道,离去的再也听不见,幸存的不愿意听见。在生离死别面前,这些作为到底能起怎样的果效,没有上苍的祝福和保守我们何其软弱。人类用五千年建城,大地用两分钟夷平,一个失去大能呵护的生命如何才能与世界保持平衡?这个问题像哈姆雷特的质问一样:生存还是毁灭?活着或者离去?

深刻的感觉到自己需要承担,这次灾难有我的责任。整个人类心灵层级的降低,物欲的强化,对大自然的掠夺,种种的罪因让大地不堪重负,让美善失血。

人类在宇宙中的客居反客为主,“人”字的结构过于简单,以至于太多的眼睛忽略了内在的深刻。左边那一撇被我们的时代发扬得淋漓尽致:那是高楼,那是快速增长的物质财富,那是GDP,那是膨胀的物欲,那是不断累积的贪婪,那是充斥着报刊杂志的暴力和犯罪,那是谦虚缺失以后昂起来的无穗的禾苗,那是超乎另外一捺太多的浮华,那是这个时代,这个群体,这个失却若水品性以后注定会遭遇的枯槁。

但是,缺少右边那一捺的“人”字还是“人”字吗?那一捺是精神,是心灵,是生命的崇高和敬畏,是爱与恩典,是赞美和咏叹……看起来似乎短一些,其实是真正支撑着物质大厦的支架,是撬动物质世界的杠杆。

一撇一捺的合作,和谐,和睦构成大写的完美的“人”字。

可惜,一个拜物教风行的时代,一个抹杀精神信仰的国度,太多的耳朵听不到人字的礼赞。

于是,大地震怒。于是我们的咒诅成为我们必须承担的现实,我们的担心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事件,我们隐隐的不安成为我们流泪的理由和结果。

我必须承认,我与这次灾难有关,我的思维创造了这样的灾难,我虽然沉浸在深深的责难和痛苦中,我感到必须承担起来。

因之,我需要另一种面对的情态,另一种心境。我得用更多的祝福来承担。

我很庆幸,世界上有信仰这种东西,有可以依托的万王之王。

我庆幸有歌曲这种艺术,与神恩连接,借助一个天使的口传唱。

我庆幸我听到了,我也可以在沉迷的时刻与音符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可以期望那个最终的结局:爱把恨打败!

 

 

7.

李思琳的《奇异恩典》终于出来了,并得到李广平弟兄第一时间的馈赠。这当然不仅仅只是一张碟子,几首歌,一个天使纯美的形象。这是在多难的时刻坚守心境纯善的一次祝福,一次祷告,一次蒙恩。

收到碟子的那天是周末,我来不及聆听,却是先刻录了四张出来——向李广平弟兄及出版机构谢罪,从版权的角度,这绝对是不能允准的行止。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买到碟子。除了我,我知道有几个天使正需要,甚至比我需要。于是,听从内心的呼告,我第一时间将四张碟子分别送给那个翅膀受伤的天使,送给那个七岁半的男孩子,送给教会内一个我认为需要的姊妹,那个姊妹晚上回复说:谢谢董老师,您送的光碟和卡片——蓝丝带爱心卡——我非常喜欢,好美的圣歌!

当然,还有一张送给一个准妈妈肚子里的未来天使,我希望她从那天开始,每天聆听小思琳的歌声,让母亲和圣婴一起感动。这是我送给那个未出世的孩子的礼物,也是迎接他/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知道,这个专辑里的11首歌曲都满载着圣灵的感动。一个天使足够感动一群天使。

果效其实很快就反馈了,孩子们的那种喜乐让母亲再也不知道怎样言谢。我说,要谢就谢上主的恩典。就去结识那个“好朋友”。

那个翅膀受伤的十七岁的女孩说:叔叔,能否介绍李思琳给我认识?

我说,听她的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认识她了,感动的时候已经与她成为姐妹。

因为,连叔叔也是这样认识这个“永远的小孩”,认识这个高举着十字架的天使的。

至于在生活中,见面早已只是形式。当然,如果真的必要,一定有一个机缘架设一座桥梁,让你与歌声的源头交汇。

现在我知道,一首充满圣灵感动的歌谣会怎样的医治烦躁,抚平种种心灵的褶皱。

我甚至也相信,一个完美的天使一定可以疗愈一个翅膀受伤的天使,那可以疗愈天使的天籁一定也可以疗愈一个民族。

我们的国度,我们的民族出离赞美,感恩和祝福太久了。一个牢骚满腹,只会抵制的民族成不了伟大的民族。一个缺乏祈祷,不会感恩的国度也不会是万王之王的国度。从这个意义上,从我正在要全力推出的激励型社会的大教育理念的角度,这一张专辑可以算一个标记。美善的标记一旦出现,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尤其是在这样一次巨大灾难的夹击下,美善的种子会冲破厚厚的世俗尘土,开出美艳的花朵。

这是一个标志。就像李广平弟兄的其他音乐作品,自从成为主的孩子后,那种灵性的内核增加了多少的力量啊!

我在这张碟子的赞美祈祷中为这样一次标志性的出品祝福。

 

 

8.

或许,总有人不理解信仰,不认可那个伟大的父亲。

世俗给了我一次机会解读这个疑问背后的答案。

实际上,身心灵三位一体的生命状态最恰切的指证了现实。但是太多生命失衡的人不知道失衡的地方所在。

在上礼拜的一次小型读书会上,我分解:

一个生命的真正和谐就是身、心、灵的和谐。我们社会现在大呼和谐,其实,当和谐被强制提出来作为施政纲要的时候,可能,我们早已出离和谐状态很久了。真正的和谐无需倡导,那就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就是最自然轻松的状态。

现在需要提出来,说明我们早已受到不和谐的挑战。

这个社会崇尚物质,但是,再多的物质也只是喂养身体。只能让身体因拥据过多而沉重。并且罹患种种疾病。吃得太多病症更多,住得太大压力更大,占有更多操心更多。物质并不能喂养别的,使人真正成为灵物。

身靠物养。心靠知识和技能,靠智慧来调适。所谓调整心态。这就是心的功课。心态调节好,掌握知识多,智慧高深,可以调控物质,掌控身体。二者相辅相成。

遗憾的是,我们社会的大多数人到此为止。从来没有重视过“灵”的层面。于是乎灵一直饥饿。

灵只有靠信仰来牧养。灵魂的成长与生命的成长是一样的,也需要精心的陪护。

身心灵不协调来自于社会价值观只重视“身”,勉强注意“心”,但是几乎将“灵”遗忘了。

信仰之不存,拿什么让永生的灵魂来帮助生命真正达成晋升?

另一个和谐的层次是人与宇宙自然的协调,与社会及别人的协调,最后是与内在自我的协调。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倡导“天变不足畏”,与大自然会有什么协调?倡导自我为中心,自然就要与别人发生种种征战。以至于到处抵制,到处树敌,到处作恶……以此法则如何成就大和谐的果效。对自我而言,否定精神价值,从不向内心求取救助和改变成长的真相,自然会出现种种的生理和心理以至于社会的问题。

天使翅膀受伤的原因,这是很典型的一个。

救赎的出路有,激励型社会价值观的倡导彰扬,信仰的复苏和祝福的昌盛,借此蒙更大的福泽,让世界变得更温雅,更和睦,更相爱!

 

9.

当然会有更自我的人提出更无知的问题:我只相信自己,哪来什么上帝?上帝如果存在,他在哪里呢?

信仰需要证明是信仰本身的悲哀。但是对自我而言,否定精神价值,从不向内心求取救助和改变成长的真相,自然会出现种种的生理和心理以至于社会的问题。心灵层级太低的生物无法理解更高一级的存在方式也是预料中事。所以,如果还是要证明一下,并且用人类能够流畅理解的逻辑。我只是说:上帝其实就是造物者,就是父亲。

我相信你一定有父亲。我对那个提出疑问以此挑战的朋友说。

当然有。他非常自得。

你父亲一定也有父亲。就是你爷爷。

当然。他还是相当自得。

你爷爷一定也有父亲,你爷爷的父亲一定也有父亲。继续往上追溯,即便追溯到始祖,那个始祖一定也有父亲,就是那个创造者。

他表示同意。这是逻辑,当然只需同意。不能不同意。

你不能因为你不认识你爷爷的父亲就认为他不存在吧?

往上更多的人也如此,不能因为你不认识就否认其存在。这也是逻辑。

再看眼前的物质,你手里的书本,你坐的凳子,你居住的屋子……哪一样不是被造物,那个创造者就是这些物的父亲。但是,即便那个父亲还有创造他的父亲。

如此追溯,那个最早的源头就是万王之王,就是天父,就是我所称谓的上帝。

如果我们追溯到这个源头,我们的生命就可以连接到那里,得到更深远的支持。

这就是简单理解信仰。信仰就是相信源头,仰望最早的创造者,从而觉得枝繁叶茂,认同自己并非孤独。

就可以领受原初的恩典,像李思琳小天使在《赞美之泉》中唱的一样:

从天父而来的爱和恩典

把我们冰冷的心融解

让我们献出每个音符

把她化为赞美之泉

让我们张开口举起手

向永生之主称谢

使赞美之泉流入每个人的心间

 

这首歌词的作者是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我们所有人都亲切的称她为大姐。三年前,我曾经在她西双版纳的家里聆听她讲自己的故事,都是关于恩典的故事,这个从小就不断遇上恩典的人,生命中的每一段都充满华彩。她甚至讲到,从来没有蝴蝶出没的家里,她母亲的还魂日子居然在蚊帐上出现美丽的蝴蝶……这样的细节我记得。我更能体察她写的这歌词的深意,李思琳用童稚而饱含感动的天使之音吟唱,感动岂止是因为想起一些人,更是因为似乎回到了那个原初的父亲的怀抱里。

作曲者游智婷在台湾的一次大型《赞美之泉》敬拜会上的行止也一直是我的喜爱,每每听到她深情传述神的话语:“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就觉得,救赎的时刻近了!

现在,这些零散的影像集中在一个天使的歌声中,谁又能拒绝回到最初的父王哪里呢?

因为在聆听的时候,我们感到了真正涌流不绝的赞美之泉,这会成为一个民族心灵复苏的启幕。

尤其是,当我不断听到那些孩子们给我的反馈,对歌声的喜爱,以及对更神圣的音乐的感恩的时候,我知道,时候已经近了。

可以让天使受伤的翅膀恢复的歌声一定也可以让一个民族的良知觉醒,让所有无意义的抵抗顺服,进入真正的澄明之界!

 

 

10.

收到碟子以后我曾及时向李广平弟兄致谢:

“广平弟兄:惠赐的光碟收到,蒙神恩典,能够完整的聆听思琳天使般的吟唱,实在是一种福泽。您有如此天音的女儿,感谢主,为这个干枯的世界带来润泽的甘泉,还有什么比拥有这样的孩子更让人喜乐的呢?!一个孩子加上她的纯净的歌声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再次的祝福孩子并谢谢您!董桄福623日于昆明。”

正在聆听并书写这些感受的前面部分的时候,收到广平弟兄的来函:

“董桄福弟兄好!

有空写写你听《奇异恩典》专辑后的感受。文章长短不拘,有真感受就好!特别是主内弟兄,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所以,我最喜欢听到主内弟兄姊妹对这个专辑的评价。

感谢神!小女的专辑问世后,获得作家兄弟们的特别好评。我也认为这是国内少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许是国内目前关注心灵的音乐太少,所以我们收到赞扬。这一切,归于主的恩惠与润泽!

这好似一张可以慢慢听的唱片,适合你的慢生活态度,喜欢昆明,这是一个让心灵安顿的好地方。李广平2008624日在北京。”

这个工作其实并非因为吩咐才做,收到函件的时候,我已经写了前面好多部分了。我知道,这样的赞美音乐,这样怀着信仰从事文艺的人太少了。只要有,一定要让更多的心灵知道。何况,我身边的几个天使也正在接受着“奇异恩典”的洗礼。我正要报告这些福音给“赠我桃李”的弟兄呢。我正要给李思琳小天使更多的祝福呢!

如他所说,在昆明,在一个适应慢生活的地方,聆听这样的音乐正是神的恩典。我定义这个高原是中国的诺亚方舟,在这艘大船上,我所意欲的教化任重道远,大教育方案刚刚完备,启幕在即。两天前,昆明《慢生活》杂志又坚持要将我作为“生活家”做了一个专访。我想,生活家的责任就是让人理解幸福。而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则是教化人心,认识更高更远的父亲,让生命回归神圣。作为心灵导师的责任则是扭转那些偏移航向的心走上正途……向可以停靠的港湾迈进!

李广平弟兄的这个认同,期许,正好与他的爱女的歌声一样成为这样一件伟大事业启幕途中的伴奏,或者激励。

我想,在这艘船上,在这个地方,一个人的心灵安顿不是真正的安顿,建立在太多人苦难基础上的安顿其实是一种折磨。

真正的安顿是要让所有地上的人心都能安顿。所以,我觉得自己面临的业障多么的高越,要攀登谈何容易?

故此,更感恩这些孩子,这些天使,逐渐的醒来,参与进来,一起开始我们心灵的重造。

当然,我的这些文字及我所要做的都很渺小,以悲悯之心做朋友式的触抚,我仅能做这样低调的照耀。害怕月亮,还害怕太阳。那种所谓光芒会让眼睛生生的刺痛。所以,有些文字只是一个档案。我的也是,油灯,或者小蜡烛。无法照亮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只想照亮自己的心,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孩子以及身边有限的经历着苦厄的人。所以,如果有几句话可以写在前面,或者后面,只能是朋友,读者,朋友式的读者,听众。我的文字只是小房子里的一丝微弱的光,一点味道并不够的盐。谨此而已!

好在,李思琳小天使的音乐就像青鸟之鸣,在感恩之旅中激越,在氤氲的灵动献唱中上升。

我们的祝福有一天会从天上降下。有一天,凡有眼的都会看见。

因为,现在,凡有耳的都已经听见……这歌声正在伴随心灵的风筝往高处飞!

 

 

200862224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