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寻人》:惊悚但不缠绵


  在徐克新片《深海寻人》中,梁洛施扮演的妹妹对于李心洁扮演的准嫂子付出了很多:她既是媒人,又是心理师,甚至连对方的生活起居都包办了。她为什么要这么“痴情”?莫非有断臂倾向?非也。因为彼时英皇正在力捧她,于是她的戏份仅次于第一号主角。可是,影片中李心洁的恋人是郭晓冬,可他偏偏被排斥到极其次要的位置。

  《深海寻人》是一部心理惊悚爱情片,惊悚的部分集中在中间段落,处理得相当老到。对于熟悉《人鬼情未了》的观众,本片没有全新创意,但依然给人惊喜,引人入胜。惊悚在我们这儿有点忌讳,彷佛我们的观众智商特别低,分不清阴阳世界的跨越只是一种戏剧手段,一种心理投射,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宗教解读而已。把心理惊悚用视觉手段呈现出来,给人以感官刺激,但又不失分寸,不陷入怪力乱神的圈套,这还是需要功底的。应该说,徐克对于该类型的把握非常娴熟,看不出是第一次尝试。这是香港电影人的优势,即影像叙事的基本功很扎实,因此,跨越类型要比片中角色跨越阴阳两界更为便捷。

  《深海寻人》的遗憾出在一头一尾。片头缺了一个李心洁和郭晓冬感情的铺垫。他俩的恋爱仅限于书店邂逅(连招呼都没打),然后就是摄影展上的正式认识。接下来郭便神秘死亡了。这可是要比当今的闪婚还要迅捷,即便角色可以一见钟情,观众总得有时间接受他俩的爱情。影片严重缺乏一个类似黛米·摩尔和帕特里克·斯威泽听着老歌共同玩陶瓷的场景。我不是说徐克必须复制这场戏,那就成东施效颦了,但必须有一场展现他俩难舍难分的戏,如此,李的刻骨铭心才不会变得矫揉造作。奇怪的是,港片似乎不擅长表现情感,常捉襟见肘,现代戏多半是一对恋人共游海洋公园或某异国海滩,古装片中有几个成功案例,比如《倩女幽魂》和《胭脂扣》。我本以为李心洁和郭晓冬在海底会缠绵成一团,会很浪漫,谁想到,他一头扎进了死亡的海洋。

  即便有这个铺垫,最后李心洁的独角戏还是太过冗长,此时,恐怕郭晓冬角色再世也救不了她了。从性行为的角度,前戏不足是男人的通病,事后太唠叨是女人的特点。把两者相加,这段恋情算是没希望了。

  好在,我们现在不缺爱情片,而且也不太信电影中的爱情,而惊悚却是一个稀缺品种。片头的画外音说,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太紧张,容易造成精神错乱。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单调乏味,需要有点安全的刺激,比如看一部心理惊悚片。

  回到三位主角的关系,在现实中,“失踪”的是梁洛施,而剩下的英皇和李公子能像片中人物那样互相慰藉么?笑话,现实中,失踪者的亲属肯定会恨死造成失踪的外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