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霸全球为“股市赌场论”作注


周五的股市暴跌似乎已经不再具有任何刺激性了,呼喊救命的声音比前几次暴跌已经微弱很多了。看来,如果暴涨暴跌称为常态的话,连炒作成性的媒体都觉得乏味了。不过最近媒体披露,被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商品大王罗杰斯称全球股市牛市已去,惟有中国A股仍然充满机会。

罗杰斯的这番话不知道中国股民尤其是在呼吁救市的人来说听起来是什么滋味。如果认定市道不好呼吁救市,罗杰斯的话简直就是嘲笑和讽刺;但是,又像是鼓励和打气,算是一番吉利话吧,类似“要从悲痛中站起来”的安慰。

不过,至少有一点结论是可以直接从罗杰斯“A股不死”言论中得到的,那就是“救市论”是不成立的,至少是多余的。

在救市呼吁当中,很多人把股市以暴跌的方式实现牛转熊的原因归结为中国股市制度的不成熟和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现在看来,如果真的像罗杰斯所言全球的股市都走向大熊状态,那么,这种“机制不良说”已经毫无意义了——看来,被某些人奉若制度典范的国外股市机制同样无法避免走向死亡的厄运,因此中国股市就算是按图索骥变成世界最完善的股市,一样难以避免牛熊轮回。

吴敬琏教授对于股市有一个众人皆知的“赌场论”。赌场论的抛出,尤其是从一个官方经济学家身份的人嘴中说出来,必定会让要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和发展虚拟资本经济的一派和官方感到不快,所以从来都没有得到官方认同。

或许吴敬琏的赌场论也是对中国股市的机制的一种批评,属于爱之越深恨之愈切的话语,目的在于督促改善股市机制,把它从赌场状态改变称为一个正常的市场状态。如今看来,什么样的机制都无所谓,吴敬琏的赌场论不幸成为盖棺定论式的认识了,犹如网文评论常用语“鉴定完毕!”。

 

市场和赌场的区别在哪里?

真正的市场必定是双赢的结局。交换者双方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不是谁赚谁的钱的问题。因此,真正的市场只有繁忙和清淡之说,没有牛熊之分。当市场兴旺繁忙的时候,参与交换的交换者众多,有更多的人在市场上实现“以小用换大用,以无用换有用”的交换目的;当市场清淡的时候,市场之中的交换者依然是双赢格局,只不过是已经获得满足的那些交换者暂时离开了场地而已。市场交换是自由的,合则换,不合则不换,凡是从事了交换的人走出市场时都是心满意足的,没有人是被按着手割肉后离开市场的。

而赌场不同。赌场永远都是零和博弈,赢利总是建立在亏损之上的。股民都要开设资金帐户,如果你把所有股民投放在股市当中的资金加起来,定会发现它一分钱都不可能增加或者减少。赌场和市场的差别的原因在于,市场是“价值交换场”,价值的主观性决定了市场里大家追求的目标是互补的而非冲突的,可以实现各取所需;而赌场是“货币博弈场”,但赌场又不是货币当局,不能自己印制货币。虽然说市场上货币当局按照最终消费额来印制货币,但是赌场的赌资流量又不在GDP统计之列。因此,以货币增长为目标的赌徒群体,是永远无法实现共赢局面的。

 

如果赌场论可以成立了,那么管理层的身份就是“赌场老板”了。接下来的任何股市制度机制的改进问题,通俗来讲都不过是“如何办好赌场”而已。如此,管理层不必要把目光盯着外国所谓成熟股市的制度样本,因为那些制度范本同样无法避免股市走熊。管理层只需多派几位干部到拉斯维加斯多去几趟就行了,如果差旅经费不济,就近在澳门多呆几天也行。

虽然本人没有到过澳门和拉斯维加斯,但是没吃过猪肉的人也看过猪跑,斗胆给管理层提几条建议:

1、白有白道,黑有黑道。赌场也有赌道。赌徒们也有“公平”诉求,凡事不可过分,要让赌徒们愿赌服输,输得心服口服。绝不能对出老千不管不问甚至同流合污。

2、作为赌场的大老板,对待下面的证交所、券商、机构、基金等小老板不能太过苛刻,要让他们有利可图,愿望把赌场开下去。只要赌场在,就不用担心赌徒流失。

3、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直接招聘“博彩业”业内人士到证监会担任场内监察方面的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