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师恩难忘——回忆与黄洲祥老师相处的日子里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高中毕业已将近8年。8年的时间里,我时常怀念母校,思念恩师,追忆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与黄洲祥老师的相识、相知无疑是那一段岁月中最让人难忘的经历。

  记忆中,初识黄老师是在1999年夏天补习班的课堂上,当时我们即将升入高三学习。掐指算来,我与黄老师真正相处的时间也只有短暂的一年。初次见面,黄老师让我觉得很特别,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充满激情,不拘小节,风格独特,声音洪亮。一堂课下来,彻底消除了我们印象里对历史课程枯燥乏味的看法,原来历史课还可以这样讲!现在想来,黄老师没去讲百家讲坛真是可惜。

  常言是“千兵易得,良将难求”,好的老师亦是如此。黄老师的出现,让大家学习历史的兴趣骤然高涨,历史慢慢成为大家喜欢的课程。事实也证明,我们班高考的历史成绩可以说是骄人的,出现了十分难得的大面积高分!记得高考成绩刚出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难相信自己历史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在2000年的高考中,我们班不仅出了一个宜春中学第一个省高考文科状元,而且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也刷新了历史。可以说,历史成绩在我们高考中是帮了大忙的。可以说,黄老师临危受命从三中调到宜春中学,真正挑起了历史教学的重任。

  其实,黄老师最让我们敬佩和感动的不光是他的教学,更有他自信的勇气、敬业的情怀与平和的心态。

  黄老师是一个自信的人。讲课也好,生活也好,黄老师身上总是散发着自信,传播着激情。他不仅自己自信,还鼓励着我们自信。这一点,我尤其要感谢他。记得高考那年我发挥失利,情绪低落,几近崩溃,是黄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找回了信心与勇气。黄老师告诉我:“高考失利甚至落榜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身上的精神气没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说别的,好的精神面貌总得带回去吧,大不了咱补习一年重头再来!”黄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记忆忧新,一直难以忘怀。2000年7月,我重新拾起信心迈进了中南财经大学的大门。七年的大学生涯,我凭着自信和勤奋,先后荣获过(省去)。的确,人是需要自信的,黄老师无疑是我的榜样!

  黄老师是一个敬业的人。敬业是一种可贵而由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越金钱、地位给人带来的激励,它是一种原生的对事业的热爱。在我印象中,黄老师是一个执着、可敬、可爱的历史教书匠:甘于贫穷,守住寂寞,将教书育人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在现在这种追求物质享受的世界里,这样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在读研究生之前,曾经在大学里当了一年的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有很深的体会。初当老师,你可能会很有激情地教书备课,很有耐心地关心学生,可时间久了,你很容易厌烦这种几乎重复的生活。以前,我一直困惑,这么多年来究竟是一种甚么动力支撑着黄老师保持着对历史教学亢奋的激情?答案只有两个字:敬业。我刚高中毕业的几年,黄老师的身体不是很好,却一直带病坚守在毕业班的岗位上,从未退缩。

  黄老师是一个平和的人。从小学到研究生,我这一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但黄老师是我见过的最平和的老师。黄老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笑容,让人感到没有烦恼,没有忧伤,没有虚伪,没有争斗,这是何等平和的心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黄老师在晚自习前和我们一起吃街边小炒的情景:师生一起围坐在路边的桌子上,点上几个两、三元一份的小菜,天南海北,我们边吃边聊。的确,我们是师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是忘年之交!

  8年来,我们亦师亦友,始终保持着联系。2002年,我还特意回母校听过一次黄老师的课,不为别的,只是想再次感受一下当年上历史课的激情。我也将始终以黄老师为榜样,做一个自信、敬业、平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