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问题的根源性在哪里?


  回顾这半年以来A股市场爆跌的过程,市场各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好中国经济的人士始终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看空A股市场的学者可以从通货膨胀、中国内地天灾人祸、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等多方面予以论证。但笔者多次在博文里提出大小非的问题将长期困扰A股市场,始终是悬在A股市场头上的一把“利剑”!那么大小非问题的根源性在哪里?为什么说大小非问题将长期困扰我们的A股市场呢?

  2005年开始的股改,造就了A股市场两年的超级大牛市行情,股改的目的当然是全流通,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前面还有个失败的提法叫“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是失败了,但股改却通过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利益的让渡“成功”了!股权分置改革所造就的两年辉煌的超级大牛市,其背后根本性的因素是金融资本分享产业资本让利行为带来的盛宴。如今盛宴结束了,产业资本在付出了盛宴的代价后获得了流通权。那么理论上产业资本在付出代价后确实就没有理由再剥夺其流通权了。

  如今截止6月底,A股市场已经腰斩过半,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管理层再三强调国家的宏观经济依然向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也降低到了市场认可的估值范围,那么为什么大盘还是跌跌不休呢?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第一,大小非的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性质是一样的,无论大小非做什么样的承诺,其未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减持都是必然的,因为资本市场根本性功能在于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功能即融资功能;第二,之所以市场迟迟找不到技术的底部,或者说一跌再跌的指数新低都得不到市场对底部的确认,原因在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于市场估值体系存在重大差异!说白了,20倍的市盈率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价值区间,但对于产业资本来说,不要说20倍的市盈率,就是10倍的市盈率也是很高的,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在当初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能容许20年以后回本!在银根不紧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在5年内实现几何级别的增长都是可能的,但金融资本实现翻番就会成为“泡沫”!这就是大小非必须减持的动力所在。第三,大小非的减持必须顾及控股权的问题,这实在是美丽的谎言,原因很简单,减持后的大非又会变成新的大非,股权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我想,说到这里我们应该理解大小非减持的真实心态了,也正由于此,本人的观点是:如果大小非的问题解决不好,市场的底真的很难在短期内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