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队礼传递着什么?


        6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来到重灾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考察,在部队官兵帮助搭起的一所帐篷学校里,小学教师张建民正带着三年级学生唱少先队队歌。地震发生时,张建民迅速组织学生从即将倒塌的教室中撤离,孩子们都安然无恙,他自己却受了伤。听说了张建民的事迹,胡锦涛特意来看望这位英勇的人民教师。(6月2日新华社)

    有人说,教师像星星,没有太阳那样强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浪漫,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他们的光和热。然而,特大的地震灾害让他们的平凡瞬间变为伟大。在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教师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教师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就师魂,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机会,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感动了川湘,感动了中国……

    报道称,看到总书记走了进来,孩子们齐声向胡爷爷问好。一位小朋友给胡爷爷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胡锦涛动情地说:“同学们,地震发生时,老师为了你们的安全,把你们紧紧地护在一起。我们一起向老师敬个礼,好不好?” “好!”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总书记和全班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向张建民老师敬少先队队礼。总书记和同学们的手久久不肯放下,激动的泪水湿润了张老师的眼眶……

    这情景多么感人,这场面又是多么令人难忘。自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冒着余震和种种困难,始终在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许多令人眼眶湿润的镜头通过媒体飞越千山万水,感动着国内外。而此时此刻总书记的队礼,再次让我们收获着感动和震撼。

    这里没有精彩的表白,也不是官场的辞令,更不是一时的冲动,在总书记的队礼里,积淀的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熠熠生辉、彪炳千秋的民族精神,展示的是总书记尊师重教的为政之风和亲民形象,让人感受的是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尊师情怀,传递着的是一种力量,一种骄傲,一种自豪!

    总书记的队礼,不仅定格在摄影记者的镜头里,更定格在灾区孩子的心中、定格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这是废墟中挺拔的脊梁,这是一种永恒的定格,为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种榜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必定把教育置于最高的价值地位。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人才,未来的发展靠教育。灾区的未来是孩子们的,不让孩子因灾失学,让灾区孩子尽快在新建的课堂上沐浴温暖的阳光,不仅关系到灾区人民生活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灾区未来的发展大计。希望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不负职责、不辱使命,实实在在的抓好灾区教育,全心全意的支持灾区教育,为灾区的教师、孩子办实事、送福音。

    新闻链接::“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