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捐款排行榜才是真份量?
文/汪华斌
最近我们国人的情绪又调动起来了,原来是捐款排行榜中的美国政府竟然只有区区的50万美元;因为我们刚刚从名人捐款排行榜的情绪中走出,又遇到一个点燃情绪的火花。
是啊!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每天投入的资金数以亿计,他们又为什么不能克制一下自己的慷慨来援助灾难中的人权呢;因为灾难中的人权援助,他们反而学会克制了;所以我们国人的情谊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想当初5·12关爱行动的捐款,冯小刚就批评一些媒体不该制作‘捐款排行榜’。‘就盯着看谁捐了,捐了多少;其实捐款是集合大家的力量,并不是比富’。这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捐款是出于自愿,所以它是不应该接受道德‘审判’的。然而当一对名人夫妻捐了10万元而且还对灾区人们也大表同情时,他们的善举却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呢;是啊!在同台晚会上只捐了几千甚至几百元的人却获得了公众的理解,惟独这名人夫妻却引起质疑;原来是他们所捐的钱与他们的收入明显不成比例。
这才是我们排行榜的关键所在了,排行榜上的数额与老百姓心中的评价;形成了新的捐款排行榜。对于一些名人或名企业来说,捐款既是他们理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也是公开接受老百姓评价的时机,所以公众监督的并不真的是捐款多少;而是他们捐出的良心份量,这是老百姓通过心而评价的;并不真的体现在排行榜上。
我们看到最佳网络上流行的新段子,‘喝光王老吉’,因为它捐款了一个亿;这种言论或行为固然有些情绪化、非理性,但又是值得理解的。且不管这些企业当初捐款的动因是否单纯,但既然他们能捐这么多;公众大力支持也是应该的。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排行榜,公众又如何能评价和支持呢?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名人还是名企业;他们比普通人或普通企业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他们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捐款排行榜’也是一种对名人和名企业的有效监督;因为我们社会‘在利益面前是名人、在责任面前是普通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使老百姓的心都痛麻木了;在灾难面前,称量一下这些名人和名企业的道德良心;也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一种安慰。
我们的确看到,普通老百姓把自己的一个月收入全部捐献了;那名人或名企业呢,你们敢把自己的一个月收入全部都捐献了吗;要知道我们那拿6000万年薪的人,你的一个月收入就是高于500万呀;如果你捐款了500万,那不是惊天动地;可老百姓照样把自己的一个月收入全部捐献了,这用排行榜能说明什么;一个高管捐款10万,只相当于老百姓的10元;这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吗。
再看我们那些吃低保的人,一个月只有200多元钱;可他竟然捐献了50元,因为他连这个月如何过都不知道;可排行榜上,50元没有人对他刮目相看;他还是一个吃低保的人,甚至有的人还认为是社会负担。
有人在我的贴子上留言,说‘一个连破产企业都能救活的人,为什么下岗后就不能东山再起了’;因为我们社会还不是公平竞争,所以拥有资源者就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没有资源者,几乎成功的可能性是零;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真实性,也是我们社会的残酷性。它没有一个起跑线,所以竞争才是不公。正因为我们社会的不公,所以老百姓的排行榜与我们社会公布的排行榜是不同的;只有相同时,老百姓才不会有意见;而不同时,老百姓又没有办法;只能到处骂骂而发泄一下完了,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我们能把我们社会的高管捐款做一个排行榜吗,使老百姓也对他们称量一下这些人的良心份量;企业捐款再多,不等于个人的捐款;因为企业除了私营企业外,其它的全部是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难道是企业负责人个人的吗,肯定不是;我们需要看的是有没有高管们,真的把自己五年的收入全部捐献出来;因为如果我是全民所有制的高管,我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