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运营中最令CEO兴奋和头疼的问题莫过于跨国并购,因为这意味着豪赌、挣扎和文化的冲突以及媒体的非议或者政府的刁难。
我相信以张瑞敏为核心的海尔高层正处于上述的状态之中。在通过媒体得知GE将白色家电业务委托给高盛寻找买家后,他发出了“这是海尔最好也是最后的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的一声叹息。完全可以理解此刻张总的心情,谁都知道两年前他痛失美国美泰克。
纵观美国的白电市场,类似的并购机会可以说越来越少了。包括GE在内的全球高端家电巨头始终占据着终端的绝对货架空间,来自亚洲包括三星在内的大牌企业都无法进入西方的主流需求市场。目前看来,GE白电是高端市场上唯一有可能被出售的品牌。
海尔在美国市场一直引以为傲的冰箱和洗衣机稍微懂点市场的人都知道其定位中低端市场的事实,可想而知产品一定会被摆放在空间的边角。而GE不仅仅占据着货架空间,还在美国的房产市场处于翘楚地位,在美国卖出的房产基本上全是有别于国内目前的毛坯房,而精装房在前期就已经将GE的白电置入其中,利润不言而喻。
也许是次贷危机的全面波及吧,房产开发数量锐减一定会导致GE的白电销售陷入低谷,这可能也是其CEO伊梅尔特欲将白电业务剥离的原因吧。
收购的雄心是好事,问题是收购的成本,谁都知道这不是一笔便宜的买卖。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尔的股价和市值,以这样数字背后的实力来巧夺市值50-80亿美金的GE白电业务似乎有点遥不可及。至少海尔腰包里目前来看掏不出这么多钱。如果多家企业争相并购势必又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溢价,结果可能就是没有结果。
钱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吗?不是。在眼下热钱纷飞的中国似乎钱永远不是问题,问题是钱太多以及钱如何有效合理配置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公私募资金正为此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消息说张总正在密切联系国家有关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希望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张总一直是民族英雄,民族品牌的代言人,在这样光环的照耀下不知道还能不能保持冷静的大脑认真的思索这档买卖到底值不值?抑或真的并购了后续的发展如何进行,是借渠道进入美主流市场还是抗GE大旗挺进眼下还缺乏高端产品的国内市场?
我本人更倾向也看好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能够给海尔带来并购后的机会,也许也是唯一的机会。或者还可以等美国经济回暖再行进入房产市场。
前几天给公司配置了海尔笔记本电脑,内心还是希望海尔能够百炼成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