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造血还不如输血


贫困有两解: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相对的贫困是相对于富有而言的。绝对的贫困是所有与必需相比而言的。摆脱绝对贫困的人并不一定摆脱相对的贫困。

私有制度是建立在特权之上的,其财富分配符合“特权分配律”,即以各种形式的特权为权重进行分配。任何形式的私有制都是如此。

这种分配机制的结果,因为人的个体之间与生俱来的特权差异的巨大和悬殊,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两极分化,即贫富分化。此时,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保体系作为最终的屏障,贪恋成性的资本必然会侵染基本民生领域,相对贫困就会转化为绝对的贫困。

所谓的输血扶贫,专业术语可以称为利用转移支付方式把国库货币分配给穷人。这种扶贫是针对所有贫困人群的。

所谓的造血扶贫,却不是针对所有的贫困人群,而是针对贫困人群当中具有生产和经营能力而缺乏生产资料的人而言的。对于那些缺乏生产和经营技能的穷人来说不起作用。

造血扶贫,改变的仅仅是造血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血在社会肌体上的分布。造血扶贫一说,其潜台词是机体缺血,这是“稀缺论”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并非如此。社会肌体总体一点都不缺血,只是血量的分布问题。

“贫困”是对财富分配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财富创造过程的表达。因此,造血扶贫和输血分配之争,是概念误解之下无为之争,根源的思想是“谁创造谁拥有”的理念在起潜作用。

现实的分配,从来都不是按照“谁创造谁拥有”这个规律进行的,而是按照“特权分配律”进行的。树木结出果实,最终归猢狲享用;工人制造产品,利润归老板所有;农民种出粮食,并不能因为丰收而得益;血液在骨腔里造成,最终是为了肌体所用。

造血功能差,血量少,固然肌体会缺血,这就是绝对的贫困。但是如果肌体缺血,并不一定是因为骨髓有何问题,不一定是造血功能缺失的结果。此时,需要查一下是不是缺血器官的血管有阻塞障碍,可能是分配机制的问题而非造血不足以供分配。

所谓造血,商业白话叫做“赚钱”,所谓赚钱,就是把原本属于他人所有的钱变成属于自己所有,并不是“造币”。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替代政府转移支付手段的另一种“分配”形式,并不能使得经济体血管里的血液量有任何增加。

惟一使得经济体血管里血液增加的的造血功能,就是货币当局的货币发行。但是,在货币初始赋权机制不明不白暗箱操作的情况下,这个造出来的血输到了哪里就难以说得清楚了。

如此,不被看好的、直接把货币发给贫困者的输血扶贫方式,却不失为一种透明、有效的补血办法。

 

再来说说“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这是搞扶贫的人常常提到的一个成语。前者就是所谓的输血扶贫,后者则属于造血扶贫了。

其实,不论是授鱼还是授渔,都不能增加水里鱼的数量,而通常都只能加剧鱼的捕捞量,差异只是谁来捕捞的问题——是捞鱼给人吃,还是让他自己捞了吃。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如果水里的鱼数量有限,授人以渔就是培育竞争对手了,因此,授人以鱼还是以渔,是要慎重思虑之后的行为。

授人以渔的提法,根本思路还是建立在“按劳分配”的思想基础上的。授人以鱼,得鱼者是不劳而获;授人以渔,得鱼者是自食其力。

授人以渔的提法还默认了很多前提。第一,所授之人是可造之才;第二,贫者只是路过此地,他得渔术之后自己家里有池塘可供其渔,或者第三,池塘属于公共所有,而且塘中鱼儿捞之不竭。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授人以渔也没有用,要么他朽木不可雕,怎么授都学不会渔术;要么学会渔术也无处施展,充其量去做“佃渔”。

之前说过,按劳分配是把劳动能力和劳务当作私有财产当作分配的筹码的私有制思想,并不是公有思维。尤其是后一条前提条件,关于鱼塘公有的问题,这明显是同按劳分配的私有权思维是矛盾的。

其实,很多饿肚子的人恰恰就是拥有渔术的人,他在属于别人的鱼塘里捕鱼但是自己常常无鱼可食。他也不能随便下水捕鱼,因为鱼塘是他人的。说不定他正在发誓决不让自己的子女下水当渔夫营生了,就如同中国亿万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走出农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向土地要食一样。

 

林毅夫先生在上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之前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遗憾:尚没有实现让国人共同富裕的愿望。但是,林教授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行动正在朝着与自己愿望相悖的方向进行,因为他没有认识到,绝对的贫困只能依靠政府授之以鱼的方式解决,而相对的贫富分化却是私有制下市场机制的必然结果。林教授大力推动的“新农村运动”犹如一场授予亿万具有几千年农耕技艺传承却无法因农致富的中国农民以农艺的运动。

世行的性质决定了林教授现在从事的行当和经济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的一个“政治工作”。任何希望用经济学的市场思路解决贫困问题,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经济学就是针对交换的,市场只考虑有效的需求,而贫民的需求恰恰是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经济学的无效需求,这就决定了它永远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惟有走政治途径。

 

商品大王罗杰斯放出话来:未来十年中国农民将最富有,乐于农耕。如果果真如此,怕是十年后中国城市的市民要沦为中国新的贫困人口了。如果粮价翻几番,最富有的恐怕是投资于农产品的罗杰斯先生本人了,而绝非中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十年一瞬间,大家不妨耐着性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