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话, 地铁是个利市利民的工程. 但将地铁的负面影响分摊给普通居民, 将地铁之便由领导们享用, 深圳在全国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条新闻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领导们购买的是经济适用房, 可以理解为价格超低,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 那条法律规定他们有这个特权? 第二是当地政府出台的不同躁声控制标准, 领导们所住的小区控制标准优于紧邻的普通居民,又有那条法律规定他们有这个特权? 第三是施工期间的不便, 统统由紧邻的普通居民区承担,又有那条法律规定领导有特权不承担? 第四是工程完工后,水塔和排风口将坐落在普通居民区,又有那条法律规定领导们有特权不用分摊水塔和排风口的负面影响? 第五是地铁公司强行施工,又是谁授权地铁公司有这个特权?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之一,这条新闻不是来自深圳的媒体,而且深圳的几大媒体都鸦雀无声,又是那条法律规定深圳如今的领导有特权封杀当地的媒体与网站?
深圳曾经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令人向往的城市, 李灏,梁湘和袁庚等第一代创业的领导赢得过普遍的尊重. 甚至有的领导后来仕途坎坷,但很多深圳人数年后仍非常怀念他们. 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奉献,开明清明. 袁庚当年倡导开放式办报, 容许在自己管辖的蛇口报上公开抨击自己.当年的深圳青年等杂志也是开风气之先. 但都成为了只可回忆的故事.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拓是老百姓. 当"特区"成为"特(权的重灾)区"的时候, 无论市政,街道和楼房有多漂亮,深圳的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