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古代母亲对于离家儿女的思念。在通讯与交通如此发达的21世纪,人们可以使用电话、传真、E-mail、视频聊天等等手段将远隔千山化为近在咫尺,交通工具如飞机的出现根是让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然而这一切都是古人难以企及的。
千年之前孟郊写下这首诗时,离乡远行可能意味着永恒的诀别,于是母亲从儿子离家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挂念。在途中母亲不知道儿子的任何消息,所以一切都要提前准备好,提前嘱咐好。今天我们看到宋代定窑的一个瓷枕上面有这样几句话:
过桥先下马,有路莫行船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从语言的内容上来看,非常类似母亲的叮咛,古人已经将思念由具体形式抽象为艺术形式存在了。有思念产生的大量艺术形式的审美情趣在哪里,造成古人对思念该感情情独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试图阐述。
要了解一项特色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何处,首先要知道它的艺术价值在哪里。艺术价值包括三个部分:形式价值即作品给人的主观感受;抽象价值即对生命意趣的丰富与扩大;还有启示价值即对宇宙人生境界的升华感悟。这三个部分价值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审美意趣也是由低到高的过程。
艺术的产生必须要扎根于现实,使我们情绪的真实反映。思念的感情存在于现实,而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这就为艺术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例如《诗经 草虫》中: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很生动,很直白,却很感人。直抒胸怀,将自己的思念直接表达出来。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只将焦点放在了形式价值的艺术层次,所以虽然容易引起共鸣,但终究经不起推敲。
经过了千余年的锤炼与丰富,中国的诗歌艺术在唐代达到了全盛。无论是形式与内容。几乎在一切领域都有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便是“意境”这一概念的丰富与完善。艺术由最开始童蒙时代的得知节,逐渐转变为生年时代的含蓄。意境的应用手法中最常用的是移情,即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而使意趣丰富与扩大化。例如高适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行子与飞蓬同样是居无定所,而蓬草一般生长在大漠,随风漂泊,给人一种荒凄悲凉的感觉,这与送李侍御赴安息这一主题是吻合的,虽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这件事,但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得到,这就是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受历史影响,由于中晚唐的藩镇割据和朝局腐败,诗人大都开始转向对于内心更深刻的追求。如李商隐的《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综,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到催成墨正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他的朦胧诗已经不注重具体事件的描述与感悟,而注重心灵上的一种境界。中国诗歌意境的三个层次,即写实、传神、妙悟在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从直觉感观来看可以看出是男女分别的主题,但其模糊的笔法让内容含混不清,进而表现出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伤感,从而使这56个字的诗成为哲学小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思念主体的文艺作品在初期由于符合人的真性情而被给予厚爱,其主要审美在于“真”。而后由于其主观感受的强烈性和复杂性从而成为一个易于充分挖掘诗歌意境的题材,于是随着中国诗歌的繁盛一同达到繁盛。
众所周知,中华帝国在唐代步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何为鼎盛呢?从文化的角度讲,就是文化扩张性的强大。比如说今天的美国,文化扩张性就很强,类似于我们的唐朝。但是鼎盛不等于繁荣,比如美国文化是快餐文化,就是那几种,多样性远不如我们国家。但唐代不同,应用繁盛。
在文艺达到全面繁盛之后,继之的宋代在文化上采取了相反的政策,由全面扩张转为全面收缩。由于背景与原因十分复杂,在这里暂且不提。我们只谈结果与影响。
由于文化整体上从外向型转为内向型,所以人们关注的角度也由外在世界变内自己的内心。描写男女相思之情的诗歌成为主流文化,再宋初风靡一时。如晏殊的这首《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倚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可以看到,词人已经将中国传统文艺的意境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了。向内追求的审美导致了宋代以后的文艺趋向细致化和含蓄化同时也导致了单一化。对于对仗格律,以及含蓄的移情表述手法的过分苛求是文艺发展出现了瓶颈。从性格上分析,与西方人热衷探险不同,中国人更喜欢守卫故土。这种心理上的差异使生命的动机一个倾向于改造世界,一个倾向于改造自身。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非常之小,所以文艺对于丰富性的追求逐渐被人放弃了,而转为对境界上的追求。文学逐渐开始脱离现实,思维也逐渐虚幻化了,明清两代诗词的范围变得越发窄化,这也意味着中国文学由昔日的熠熠生辉变为了明日黄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一项审美情趣的过度追求往往会产生病态的美,而病态美往往出现于艺术沉闷之际。
最后,来讨论技术对于文艺的影响。科技发展的水平对于艺术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几乎起着决定作用。由于通讯设备的落后和中国地域的广大,送别室和思念情感才会在古代盛行。而时至今日,思念的感情已经大不如前了,但由于文化的惯性,我们还是会为之动容。另外,由于近日文化传播媒介的丰富,文艺也日益有象牙塔走出,变得越来越世俗化。昔日被高级文人所再三玩味锤炼的高深艺术渐渐被改造成人人可以体会的大众娱乐,这些都是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因此科技和艺术的关系可以被比喻为:科技这只狗在摇艺术这条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