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疯狂工程”续:谁在恶化民意表达环境


    中广网黔西6月30消息 2008年5月27日,国务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并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重视。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接受舆论监督,倾听民意”。然而记者在贵州省黔西县的采访报道却经历着相反的过程。

   6月24日,记者在黔西县深入采访后,以《贵州有名上访县“亮丽工程”被称“疯狂工程”》刊发了报道。报道引起强烈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等重要网站均迅速进行转载。黔西县部分群众和老干部纷纷打来电话对“记者敢于直言”表达支持和敬重。然而黔西县党委政府却发出了“要告记者”的声音,并四处调查“是谁向记者提供采访材料”。县委办一工作人员向记者所在单位一相熟人士打来电话质问“为什么说黔西县的上访有名?”并发出威吓“要告记者”。记者表示“将会有后续报道说明黔西为什么上访有名”。随后,一位在采访中向记者介绍了“真实情况”的拆迁工作人员向记者打来电话反复恳请记者“千万别说是我说的,我这几天觉都睡不着了”。他害怕遭到打击报复。记者只能安慰他:“不用怕,我们是站在正义的战线上,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

   让记者欣尉的是,也有更多接受采访的干部和群众坚定着信心和决心,准备迎接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

   然而让记者始终不能释怀的是:是什么力量让当地舆论监督的环境如此悲观?当地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阻止民意的正常表达?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的看到,全国绝大多数的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以开放的胸怀和开明的行政面对百姓,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正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标。重要工程和社会项目均通过召开各级人士、包括老百姓“听证会”的形式充分听取民意,做出决策。舆论监督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也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在今年的国务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更是明确写入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然而在黔西县,记者却看见了相背的表现。

   目前,记者仍然在黔西县进行深入采访,关注近年来黔西县发生的各种上访问题。记者也将在后续的报道中继续关注黔西县的“亮丽工程”。

    相关文章链接

    贵州:上访大县庆祝“疯狂工程”落成

    http://www.weiquancn.com/article/show.asp?id=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