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13)


    政治文化形成的终极因素是经济(2)-市场经济决定了公民政治文化

商品经济是怎样生长出民主文化因素的呢?人们可以从其自身运动的本质要求中找到解释。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的、交往的、生产者消费者互为依存的和具有无限辐射与扩张趋势的经济类型。它的出现,得以使自然经济中的劳动者破天荒冲破了血缘、乡缘为中心的活动半径,借着商品的交换关系而走向社会交往的新天地。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便展开了环环相因的逻辑链条。

借着商品交换关系进入社会交往新天地的人们,展示新的面貌,逐渐脱去其家长制经济中囿于宗族血缘关系的依附身份而获得了经济活动力的独立人格。他是其财产的主人,同时又是利益与风险的承担者,它的决策和劳动投入直接关乎他自己的生死存亡。这是由商品经济的竞争性决定的,这意味着人的依赖关系的彻底瓦解和个人经济权利的真正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人格是商品生产者参与竞争的首要前提。反过来说,没有这一点,商品经济的存在也就不可思议了。

1、经济地位与人格的独立蕴含着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平等和自由的地位与权利的价值取向。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血缘、门第、权力、地域、民族、国家、宗教之间的差别,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交换惟一尺度,国王与平民决非身份差别;同样,生产者之间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也是平等的,不管在生产手段与能力上有多大区别,其商品经由市场接受消费者的选择是铁定一致的,而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出售和购买两方也绝非强迫关系,在交换中两者自始至终都必须依循平等与自愿的原则。

2、经济人格独立形成的自由权利的价值取向。商品经济显然是与人之需求本能完全吻合的经济形式,利益需求成为市场主体追求的主要目标。商品带着风险来到世间,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风险的领域渐大、风险程度渐高,在这样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的角斗场上,经济活动主体若戴着镣铐跳舞是不可想象的。人的自由品格是在商品经济自由竞争中得到强化与实现的。

3、独立、平等、自由的竞争并不能就保障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公正、规范和有序。一种完全的不受制约的自然竞争,会因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将社会导向混乱无序和人们利益的无保障。这就要求有一个中介角色在商品竞争的环境中执行协调、裁判、监督和服务的职能,这就是政府的角色,要求这个中介必须是公正的角色,公意的角色。它不厚此薄彼,它反映着社会全体的利益,它不偏不倚地将竞争者的行为限定在公民认可的契约之内,并且提供单个经济主体所不能担负的一系列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从而使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够规范、有序地运转。

一个政府权利的诞生必得自人民的同意和委托,它通过一定的程序,依照公平的法律被选举出来。所以商品经济要求裁判,而这个裁判产生和工作的过程又自始致终需要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制约,这就是民主文化的核心。

4、商品经济如要规范有序运转,仅有公正、公意的政府中介角色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裁判原则,这就是法治。在商品经济中,多元经济活动主体要自主自由地谋求利益最大化,就必然要有一个共同依循的竞赛准则。这种准则的核心是保证每个经济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保持平衡;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认,并尊重对方独立的谋断权利;一方面各主体必须对自己产生的结果承担责任。

经济活动准则分两个层次:第一,在经济活动中,主体不断意识到自律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了规范化、契约化处理相互关系的要求,这是商品经济内生的准则,并以惯例形式延续下来形成诚信的政治文化;第二,政府作为中介角色,为公正地确保经济主体地位的独立、平等,保持主体义务的平衡,维护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和效率,人治便让位于法治。

因此可以说,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模式中蕴涵着一条催生民主政治文化因素的逻辑链条,这就是:以其开放、交往的社会化性为逻辑起点,到经济人格的独立,到平等的交往关系,到自由的活动空间,到对公正中介角色的欲求,到社会参与政治,最后到法治代替人治。一个社会由依附走向参与、由身份走向契约、由人治走向法治、由专制走向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