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后发展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谢绝网站转载,研究者引用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纠.

近年来,来自发展中国家企业认识到海外投资的重要性,其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比例越来越大,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05年达到1330亿美元,约相当于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的17%,不计来自离岸金融中心的外国直接投资,总流出量约为1200亿美元。2005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估计1.4万亿美元,即全球总量的13%。在1990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存量超过50亿美元的不过只有6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到了2005年,已经有25个发展中国家超过了这个界限(UNCTAD2006)。

1  按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存量排列的2005年末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15

排名

经济体

数额(亿美元)

1

中国香港

4705

2

英属维尔京群岛

1232

3

俄罗斯联邦

1204

4

新加坡

1119

5

中国台湾省

973

6

巴西

716

7

中国

463

8

马来西亚

445

9

南非

385

10

韩国

365

11

开曼群岛

337

12

墨西哥

280

13

阿根廷

226

14

智利

213

15

印度尼西亚

137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2006

2006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达到1744亿美元,占2006年世界FDI流出流量的14%(见图1,而2006年末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1.6万亿美元,占2006年末世界FDI流出存量的13%(见图2)

 

 

关于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的数据也显实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情况。自1987年至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跨国并购中的份额按金额计算已从4%提高到了13%,按达成的交易数目计算从5%提高到了17%。在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和韩国的跨国公司总数成倍增长,过去10年从不到3000家增加到13000(UNCTAD2006)

3和图4分别显示了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跨国企业在2004-2006年间的并购金额和数量。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作为购买方的并购金额达到149亿美元,巴西为204亿美元,印度和俄罗斯分别为47亿和34亿美元。

 

作为典型的发展最快的四个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的并购金额,特别是并购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群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约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1/4UNCTAD2006)。统计数据显示其数量近年还在迅速增长。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和韩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在过去的10年里增加了451%,从2681家增加到14762家。(见表2)。同时,列在世界最大公司排名榜上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大型跨国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多[2]

4.2  若干发展中经济体在不同年份内拥有的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

经济体

20世纪90年代早期

年份

21世纪初期

年份

增长率(%

巴西

中国

中国香港

印度

韩国

总计

566

379

500

187

1049

2681

1992

1993

1991

1991

1991

1225

3429

948

1700

7460

14762

2005

2005

2002

2003

2005

116

805

90

809

611

451

发达国家

34280

 

50520

 

47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开始在发达国家从事与技术相关的投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研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发已经超出了当地适应性开发,参与到与发达国家承担的工作处于平等地位的复杂研发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UNCTAD2005)。通过投资来建立制造业的生产企业、研究和开发中心或信息机构,涉及的主要行业为电子信息通讯、生化技术等新兴技术行业,同时也涉及旅游管理、石油冶炼和零售行业。来自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省和土耳其等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实际上已经瞄准了通过海外投资实现技术追赶(Lee,2001Li,2003Sigurdson2005)。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跨国公司积极在美国投资并通过合资企业的少数股权成功地利用了美国的技术资源(Kim1997MiottiSachwald2001)。对于海尔、联想、TCL和华为四家跨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显示其对外直接的重要目标是获得境外资源,首先就是技术,华为和海尔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联想和TCL则在并购中获取部分技术和知识产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2006)。华为和海尔两家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研发的情况表明了将研发机构主要设在发达国家的趋势(UNCTAD2005)。一项对中国部分大型跨国公司的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公司截止2004年底共建立了77个研发机构,其中设在国外的约37个,26个在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11个)和欧洲(11个),其中大多数是充当监听前哨或承担产品设计的任务。韩国跨国公司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的。2003年,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289家分支机构的21家在日本进行了研发活动。它们每家分支机构的平均研发支出为2.38亿日元,非常接近美国的分支机构的研发支出(3.23亿日元)(UNCTAD2006)。



[1] 本文中的后发展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转型经济体国家。后发展国家主要强调该区域的经济在某一阶段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为表达方便,“发展中国家”与“后发展国家”有时混用。

[2]例如,根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在1990年前后,列入《财富500》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数量只有19家,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7家。

参考文献:

陈漓高,邹玉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提升战略.经济问题探索,2008(4)

邹玉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提升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