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农民的福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7月26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占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时度势,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认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乎社稷民生的重大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的改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会议所指出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广大农民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也是解决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真正成为增进农民福祉的实际行动。这既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我们期待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新闻链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