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只要没有自封为皇-帝,如果在生前无法具体感受到自己的历史评价,最大的可能是自己造成的,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对批评和反对意见的压制。
压制,让领-袖在掌权的时候活得安稳,却也让他们活在自己所构建的价值王国中,浑然不觉自己可能在历史的镜子里衣不遮体。
绝大多数领-袖,尤其民-主意识不成熟的领-袖,在掌-权的时候,对权-力的“享受感”更甚于“戒慎感”,享受的是春药般飘飘之境,戒慎的却绝不是人民。为了维系这种感觉,于是必须努力掌控权-利的最终来源:在有民-主形式的国家,想方设法以不择手段取得选-民的认可;在枪杆子打出来的国家,军队就不容有丝毫的动摇。
对权力没有戒慎之心的领-袖,长期执-政足以酝酿未来的灾难,因为所惧的并不是人-民的意-志,而是权-利的失去,于是权-利也同时是压-制或威慑异己的工具。在捂住人民嘴巴的同时,也会遮蔽自己的眼睛。
相对于领-袖所掌握的国-家机-器,被疏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人民,显得弱势而无助,对许多政-治因素造成的伤害、破坏和死亡,只能哑忍,“有志者”也只能静待领-袖去世或失去权-力,才伺机讨回一点迟来的正-义和公-道。
然而也正因为掌握了国-家机器,享受一般人所不可能享有的种种特-权与待遇,所以掌-权-者和任何权力场中的人都应该明白:只有国家才可能亏欠人民,人民是不会亏欠领袖的。
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打胜仗,却随即被选民抛弃的时候,不仅不对选-民恶言相向,反倒是洒脱的认为那才是伟大民族的作风,而这,恰恰反过来证明了他是伟大民族的伟大领-袖,示范了什么才叫优雅的领-袖心灵。
不过有些领-袖,对权-力总是很难以平常心和戒慎心对待之,不是轻慢了寄托在权-利中的使命和责任而辜负了人民,就是对权-力带来的享受眷恋不舍。
不能祈求人民的感恩,因为那绝不是民-主价值,那是统-治-者的价值观,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农民社会崇-拜权-威的思维。这种思维以君父之姿照顾人民的温饱,却让人民与国家在不经意间疏离了。
而民-主和资讯时代当然不需要君父,因为权-威来自于知识,而知识并不能垄断。人民,最终只有人民才能比较准确的给予这位前领-袖的历史坐标。而尊重人民写历史的权利,也是民-主领-袖的风范。
遗憾的是,世人最终还是只能在躺下的领-袖无法知道的时候,给他应得的评价,只是,他对人民所犯下的错误,人民因他所受的迫害,当时既不能制止,事后又不复追究,谁又有资格还人民和历史以应得的救赎呢?
领袖的风范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