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笔者就是《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热心读者的缘故,对这篇报道特别留意,特别关注,也特别想要“有感而发”。
时下,许多人都在认为,现在政治理论读物不吃香,学者不愿意写,因为它没有学术性,难登大雅之堂;读者不愿意读,因为它面孔呆板,说教味太浓;书店不愿意卖,因为买的人少,不会有什么效益。但是从《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一书的发行量上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真没想到,300本书一进门就被大家拿光了。”这是近日广州市番禺区几百名干部群众争相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的一个场景,也是全国各地广大读者争相购买和阅读这本通俗理论读物的一个缩影。报道称,6月下旬,《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刚一出版,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等地就纷纷开展了读书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军营,从社区到工地……一本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带着理论工作者的深情厚谊,走进千家万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争相求购,一睹为快。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本薄薄的理论读物深受百姓的“热捧”呢?北京一位老读者的话说出了其中的缘由:“从2003年开始,我一直都关注《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它让我感到党的理论不再高深、不再遥远,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翻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书中的22个选题无不紧扣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关切,个个都是理论的重点、现实的热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办好北京奥运会、防止通货膨胀……这些选题既涵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包括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现实问题,还反映最近发生的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而且书中的事例就发生在群众身边,讲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用的都是老百姓熟悉的语言。
读这本书,就像朋友之间交流体会、交换看法一般亲切自然,循循善诱,通俗易懂,每一个人都能产生“内容有味、读着不累”的感觉。从这本书中,人们看到了理论的活力,领略了理论的魅力,感受了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的理论,群众哪有不欢迎的道理?
可见,理论只有真正走向社会生活、走向人民大众,才会出现我们期盼的理论学习热潮;而理论只有真正走向社会生活、走向人民大众,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引方向、统一思想、启迪智慧、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我们衷心希望思想理论界今后多出一些这样受百姓“热捧”的理论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