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任大炮”前几日刚撰文分析了“房价下跌无人受益”,就招来网友们的强烈异议。一直被奉为“平民代表”的易教授马上抛出“说房价下跌有危害是居心叵测”的重磅予以反击。二者均都言之凿凿,分析的头头是道,大有摆阵对擂之意。面对地产界两大舆论权威的分歧,“观战”的老百姓可为难了,究竟谁说的对?房价能否下跌又该相信谁呢?
一直以来,在针对房价下跌的讨论中舆论界都有两种声音:一种如任志强所言“房价下跌对大多数人无益”,另一种则是易教授阵容认为的“房价下跌才能大快人心”。然而,中国楼市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但又处处显露着市场经济的特点,因此,房价的涨跌没有绝对性可言。
首先,市场经济环境中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房子也不例外,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火爆之后,房价出现回落也是必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回落是市场环境下的合理降价,和易教授所说的房价下跌大不相同。前者是市场规律作用下、供求变化引发的市场反应,后者则是政策和调控措施下的无奈之举。目前,在大中城市的主流楼盘房价确是已经趋稳,涨幅快速回落,部分新推房源也已开始低价入市,不再挑战风险,盲目冒进,这就说明整个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火热之后,已经开始步入理性回归的轨道。
其次,政府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易教授认为:目前房价的回落是因为政府的房地产政策要求房地产市场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而开发商仍然希望持续房地产“投资需求”环境下的价格,如此一来,国内居民自然没有支付能力来购买这样的住房,房屋销量自然就下来了。然而,不得不纠正的是,易教授这样的分析过于理论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整体,投资和自住消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永远不可能完全分离。没有人能让“房地产市场永远成为房地产投资者的市场”,也没有力量可以保证购房需求中只允许“消费需求”的存在。因此,易教授理论中理想化的房地产市场永远不可能存在。
其实,分析当下的中国楼市,判断未来的房价走势都是有前提的,不能看到一个言论就一棒子打死。任大炮在分析中并没有否认“房价下跌,相当一部分未购房的刚性需求会高兴或欢呼,一些改善性需求也会借机入市”,这正说明,他也认同房价下跌能满足一部分刚性需求的观点,只是在认同这个观点的前提下,他又强调了“房价下跌,同时会有相当多的人在等待继续的下跌和抄底,也有更多的人在恐跌中远离市场。”
说的直白些,任大炮分析的楼市更贴切市场,而易教授分析的逻辑更理论化一些。目前,房价的回落大家有目共睹,但易教授所说的“房价调整到适应居民住房消费价格水平上,那么住房市场又会出现新的发展与繁荣”却有些片驳。毕竟,什么标准才是适应居民住房消费价格水平的只有市场能决定。
归根结底,房价适当的调整回落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但期盼房价暴跌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会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所谓“稳”自然是既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了。在市场经济下,各种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启蒙、发展、高涨、危机、萧条、复苏的周期变化,房地产业同样如此。从经济规律来看,当宏观经济面未曾改变的状况下,房价出现大幅度的跳水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