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亦有负面


  奥运来了,在关注奥运的热情之外,我更关心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周期和阶段性的影响,这是评估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股市运行走向的一个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数据表明 ,在1952年---2000年问 ,奥运会主办 国的 CDP在奥运会开始前 4年里都呈现增长态势,在奥运会前 3年时达到最高点。而在奥运会结束后的 7年里 GDP增 速明显趋缓 。由此,在奥运会开始前 的几年里 GDP会出现迅速增长 ,而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几年里 GDP增长会趋于低速,甚至会出现负增长,这似可成为一个客观现象。从历届奥运会看,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很明显。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西班牙经济的衰退与奥运会就有直接关系,1964年 日本东京奥运会和 1989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后均出现过在经济增长中所谓的“低谷效应”或“后奥运效应”或“奥运后遗症”。同时,这些国家在 1952年 ~2000年间奥运会前后几年的 GDP增速都出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1998年 日本长野冬奥会曾被寄予厚望 ,但却因投资过 大经历 了一场 明显的经济减 速。 1999年长野 的制造业 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记录;同样西班牙消化了6年才使奥运之后 的地产跌值转 为升值 ,而被视 为“最成功 ”的悉 尼奥运会 ,也在举办之后 出现 了萧条。 

      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挑战,是要努力使北京奥运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奥运、国内外开放的奥运和集约型的奥运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将奥运的正面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将负面效应减少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