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将永远改变世界!
的确,高油价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了。07年下半年,当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院长黄力泓博士预期油价将在两年内升至200美元一桶时,我们可能还不太相信。近日,更有人,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Alexey Miller) ,大胆预期 “明年油价可能达到每桶250美元!”他认为:“我们生活在油气价格飙升的时代: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最终,价格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人们正在为了获得能源资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油价的攀升与远景预期的重大调整有关。它们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全球能源供需局面将处于不平衡状态。”
石油供需的不平衡和逐渐枯竭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没有石油,我们怎么办?
让我们的想象先从将来某个时段里肯定要发生的一件事开始:石油将枯竭,煤炭的贮藏量要多些,但迟早也会枯竭。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这其中,前4项虽然都是可再生能源,但产能量较低,无法适应能耗巨大的未来世界,所以未来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是核能。核裂变能的应用已成为现实,但产能量更高的是核聚变,且没有核裂变的核污染 问题。可控核聚变技术虽没有进入实用阶段,但并不遥远,已经面临突破的边缘。在我们的想像时段过去一半时,化石能源枯竭的危机感肯定会推动世界在此项研究 上进行巨大的投入,将可控核聚变变为现实。
核聚变的产能率比核裂变又高了一个数量级,其原料取自海水,十分丰富。核聚变一旦商业化,电能可能成为一种十分丰富和廉价的东西。这会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变化可以与电和石油取代蒸汽相比。
首先出现的是移动供电,或称无线供电,它是使用微波代替供电线路,用户通过接收微波取得电能。这项技术在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最早是用在一个很尴尬的领域:窃听器。冷战时期,美国就多次向前苏联大使馆发射微波束,以给安装于其中的窃听器充电。这项技术没有广泛应用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效率太低,发射的能量中相当一部分逸失了,当核聚变提供了极其廉价的巨量能源时,这个问题就不用考虑;其二是微波的电磁污染,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但不等于以后也解决不了,记往, 我们毕竟是在胡思乱想。
移动供电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像用手机接收信号那样随时随地接收电能,这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且以其中最显著的改变为例,它就是:
交通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汽车也将变为化石。汽车的消失和核聚变能源的出现,使我们有可能改正上个世纪初犯下的一个错误。
飞机出现并进入实用化之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应该把空中交通做为主流交通方式,三维的空中交通,速度和通行量是二维地面交通所不能相比的,甚至像城市交通这 样的短程交通,也可以由低速灵活的飞行汽车(旋翼带护圈的小型直升机)来完成。制约空中交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油耗,飞行器的油耗一般都十几倍于地面汽车。 但很早就出现的两种技术,有可能使空中汽车的油耗降到与地面汽车相当,这就是飞艇和飞行伞,前者比空气轻,不需要提供上升动力,后者的飞行原理虽与传统飞 机相似,但在自重很轻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很大的翼展面积,因而能在较小的动力下产生很大的升力。当然,这两种飞行器都有很大的缺点,比如飞艇的体积,飞行伞 的起飞场地等,但如果把后来用于地面汽车研发的力量用在空中汽车上,相信这些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还有可能发现更高效的个人飞行方式。同时,空中交通不 需要道路,那么公路建设的资金也可以省下来很巨大的一笔。现在看看,正是地面汽车的飞速发展,将空中交通可能的市场窒息在摇蓝中,使得个人飞机没有能够取代汽车。
核聚变能源的出现,使空中飞行的高能耗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移动供电的出现,使飞行器在空中随时可以接收外部能量,不必携带沉重的电池,飞行器可以造得很轻巧,同时具有无限的续航能力。
有可能出现一种空中列车,这是由一架大功率飞机拖带着一串无动力滑翔机车箱构成的大型远程飞行器,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夺取 处于敌后的莱因河大桥,盟军就用传统的飞机和滑翔机组成过这种飞行器,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投放到敌后。由于这种组合飞行器起飞和着陆比较麻烦,未来的空中 列车借助于移动供电技术将长期在天空中飞行,由一种轻巧的空陆渡船将乘客送上或接下列车。
与这类大型飞行器相对应,轻巧的个人飞行装具将完全代替汽车,由于移动供电技术的支持,这种装具做到最小巧时可能像雨伞一样,那时,上班族们每人可能都拎着一把雨伞大小的螺旋桨。
以上美妙的飞行世界只建立在充足的核聚变能源和移动供电技术上,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化石能源告罄后仍不能取得突破,核裂变发电又由于原料供应和污染等原因 无法进一步发展,人类就可能进入一个能源短缺时代,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为了环境等原因,人类世界可能在掌握了聚变能源技术后主动限制能源的使用,那么 就会出现一个能源短缺的时代。这个时代空中交通自然不可能成为主流,那么燃油汽车消失后的地面交通会是什么样子呢?
自然而然的想法是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的电动汽车,但这种想法已不是胡思乱想,为了使我们的瞎想更离谱,就让我们回归畜力交通时代吧。
被汽车取代的马车时代充满了浪漫色彩,也有着许多汽车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在后现代的未来显得更重要:与汽车的尾汽相比,马粪的污染要小得多也更易治理;马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汽车所无法比拟的。马匹喂养和管理的麻烦可随着畜力交通的产业化而降低,同时开辟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当然,未来的马车时代绝不是简单的倒退,后现代的马车将被新技术所武装。马车相对于汽车最明显的一个劣势:速度,也是可以克服的。在这里我们想到了自行车: 在付出同样体力的情况下,自行车使人的速度提高了3至4倍。完全可以为马设计一种自行车,使其改变四蹄着地的行走方式,通过适当的传动机械和轮子,使其速 度也提高3至4倍,那马车的速度就与汽车相当了。这种自行车是地地道道的低技术,应该有两个链轮和四个脚蹬,轮子做为车可以是四个,若人骑马则可以是两个,两者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都将是令人满意的。新材料可以使这种自行车做得很轻巧灵活。
马本身也将经过技术改造,经过基因改良后的马,在体力与传统马相当的情况下,体形可能只相当于一条大狗。
让我们的思想走得更远些:飞行马车是可能的吗?在所有飞行器中,飞艇所需的动力最小,因为它的浮力解决了升力问题。马的体力完全可以通过驱动螺旋桨推进飞艇 飞行。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制造出体积更小更轻捷的马力飞行器不是不可能的,毕竟由人力驱动的飞机已经出现了。让我们的想像继续向前走:能否基因改造某种体 型较大的鸟类,比如信天翁之类的,由人类乘骑呢?最后,基因工程能够让马长出翅膀来吗?不要认为这一切都不可能,古人能想像出骑着大鸟和飞马在天空中飞翔,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想像出汽车这种东西。我们能造出古人不可想象的东西,难道还实现不了他们能想像的?
寻找石油能源的替代品,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此报告称,高油价等因素拉动了对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投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07年,世界各国在清洁能源产业上的投资增长速度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预测快了3倍。报告称,这可能与近年来油价上涨,以及人们担心使用汽油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有关。“就像19世纪末期加州和克朗岱克的淘金热一样,如今世界上有很多人开始进入绿色能源领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
从投资国家和地区来看,2007年清洁能源领域的大部分投资仍然集中在欧洲和美国。但中国、印度和巴西也加大了新能源投资,投资额为260亿美元,占全球新能源投资的22%,是2004年18亿美元的14倍。此外,非洲清洁能源部门的投资额去年增长了5倍,达到13亿美元,扭转了2004年以来的投资下降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可以称得上新能源领域最大的赢家,当地很多区域还有待开发。”报告称。
从投资额来看,去年风能产业吸引的投资额最大,为502亿美元,占清洁能源领域投资额的1/3。截至今年3月份,全球已安装的风能发电能力超过100千兆瓦。
从投资增速来看,去年太阳能产业的投资增速最快,增幅达254%,为286亿美元。而生物燃料产业的投资额,因当前粮价高涨,生物能源遭受质疑等因素的影响,下降了将近1/3,为21亿美元。
报告还预计,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到2012年将达到每年45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超过每年6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