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北大商业评论》独家刊登
06年博客热时,我一头扎进去,没有什么理由也没什么目的,只是喜欢。凭着一种感觉,想把自己做企业攒了十多年的那些阅历、经验、教训甚至对此种种的反思总结出来,如果社会文化比喻成百花盛放的大花园的话,企业文化算是一朵奇葩。企业是社会的缩影,企业中文化的建设和记录,同样是对社会文化的建设和记录,博客是文化记录中一种既新颖又便捷的工具。
我觉得企业家开博客,对外,可参与文化建设,与社会沟通;对内,开辟绿色通道,以社会为镜,让企业“耳聪目明”。
企业家开博客,能直接参与社会变革的文化建设。如在我的博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给现在年轻人的。社会对80后多有成见,但真正的关心、指点、疏导又有多少?相对于五六十年代在艰苦环境成长的我们来讲,优越环境成长下的80后年轻人缺乏的更是对安全感的掌控。毕业分配制度的变革,改变了天之骄子的就业观念,在这种痛苦的就业转型中,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担负起非常庞大的心理改造任务。商业的启蒙、等价交换的原理、如何找自己的定位,命运是在自己手里,平民的奋斗精神等等理念。一方面我们公司用大量的精力培训自己企业的年轻员工,另一方面我把这些培训经历总结出来贡献给社会,通过博客公布于天下,有人觉得我的“老人言”有用,随手拿来免费试用即可。为了挽救一些激进年轻人,我即使挨板砖也在所不惜。在我心里,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作为过来人,作为公司的第一培训师,我不忍心看到年轻人的迷茫,更不忍心看着他们在浮躁社会沾染的“快速成功风气”中迷失和沉沦。
不过企业家开博,不能像草根一族那样随心所欲,像我更得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太阳能行业是新兴行业,相比成熟运作的家电汽车行业,太阳能服务安装等等方面还有诸多的模式需要改进和探索,但我们对越来越成熟客户的高要求无法逃避和辩解,只有不停地改进没给自己留退路。自从我开博以来,我将我自己和我的团队置于透明公开的监督下,有的消费者在当地经销商那里的服务方面受到怠慢,直接把委屈写到我的博客上(有言语过激者也有“恐吓”的,说不解决就“3·15”了。我能理解客户的心情,举双手拥护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面对这样的公开监督,我的第一行动就是马上解决,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十多年我的客户以百万计,我有勇气面对社会开博客“绿色通道”,有胆略收全国市场消费者之投诉,就是要锻炼整个团队的能力,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博客让我和我的企业耳聪目明,我看不到的市场细微处,自有经销商、客户给我监督,给我义务反馈加或诚恳或锐利的建议。有一位经销商把他的感言和建议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促成我们升级分级制度的诞生;有客户给我们反映的问题,督促我们不停地检查与自我检查。正是社会公开的关怀、监督、建议、反馈和互动,我们现在才走在发展的路上。
我曾写过自己写博客的目标——有用和共鸣,我绝不把无病呻吟的东西拿出来卖弄,我要做的就是把一颗真诚的心拿出来与社会沟通,让社会了解我的思想和抱负,把我的理念奉献出来,供同路人参考。事实上,“黄鸣博客”现在已成了我与外界沟通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不仅是社会公众通过我本人的博客了解企业的一些文化,而且也成了公司发展招贤纳士的窗口。前几天外地几位专业人才来应聘,说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看了博客而来。我曾想自己做一名铺路者,把我的探索、我的启发、我的感悟(包括我的创业、民间发明者的路怎么走、做企业的些许经验)铺出一条路来让人们好走。即使是我的失败,也要为后来者立一个警示牌,避免他们再摔同样的跟头,这样我写博客目的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