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证券报》
央行加息的传闻已经沸沸扬扬了半个多月,近日加息预期再次升华。直接原因是
与此同时,国内支持加息的因素包括油电价格放开后,通胀压力增加;另据
实际上,央行加息早已箭在鞘头,央行行长周小川自6月份以来已多次表示可能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最近一次是
种种迹象使得市场加息的预期和呼声不断,然而在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之时,所有的预期都只是猜测,事实的结果往往是与预期背道而驰。
从抑制通胀和维持物价稳定的角度来说,加息是众望所归和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左右了央行的加息决策,使得政策出台如此之难呢?归结起来,央行的隐忧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抑通胀和保增长之间苦苦徘徊。一直以来,抑制通胀是央行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日益下滑的经济形势以及岌岌可危的中小企业让央行货币政策难以独身其外。一方面抑制通胀要求加息,但维持经济增长的目标又桎梏了加息的步伐。
第二,热钱流入的风险阻止了加息进程。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中外利率倒挂的现实已经吸引了巨量热钱流入,其不仅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给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威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热钱的数额达到1.75万亿美元,与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相当。此情此景,再次加息必定引起更多的热钱流入,决策自然就举棋不定,央行对加息只能是“爱你在心口难口”。
第三,加息可能会拖累房地产市场。加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给本来已经资金严重紧张的开发商雪上加霜;
虽然具有多重负面效应,但加息是抑制通胀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存款准备金率业已身居高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作用有限的情形下,加息将是最有效的制胀工具。与此同时,高通胀带来的实际利率为负情形也要求提升利率以纠正资金价格扭曲。而此次欧盟加息也将会给央行拓宽加息空间。所以,对于央行来说,加息将是下阶段的首选货币政策工具。
从目前的形势看,央行加息估计已处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观望阶段,这里的“东风”就是通货膨胀形势,即CPI和PPI指数。预计一旦CPI指数进一步抬高,通胀压力加大,加息就会变为现实。但
由此可见,央行的漫漫加息之路将还有一段旅程,短期内应该也不会有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出台;而央行近期的任务将是密切关注通胀走向以及多方合作狙击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