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性产品的一些悖论与迷惘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包括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市场推高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或者,政府提高资源型产品的税费,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使得资源在客观上其供应有限。这也是供应端无可奈何的事实。

而在另一端,在需求端,对资源的无限性提出的要求,愈来愈成为难以遏制的趋势。

日益加大的这种供需矛盾的张力,绷紧的不仅是企业、而且是政府的神经。

资源性产品作为原料、燃料的企业,比如钢铁制造、火力发电厂,其物化成本不断上涨。而终端消费的工业品又存在竞争性的较大约束,或者政府定价的硬约束,造成一些企业的边际利润趋向于“零”。

一些企业开始举步维艰,及至倒闭破产,关门大吉。另外一些企业利润缩减,压力骤增。

似乎,随着这种终端需求的“车间”的减少,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会相应减少。供求规律又会在拉长的环节发生作用,缓解和松弛原先的紧张状态。

理论上,这些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会扩大供给、抑制需求,包括产生“资源节约”的“副产品”。

其实不然。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它们的结果往往相去甚远。世界石油期货、现货价格基于时间轴以大于45度的斜线发散开去,足以说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供求规律显得那样单薄和脆弱。

比如,在伊拉克,在伊朗,政治、军事、投机诸如此类的边界条件又纷纷从美国跳出来,跃入阿拉伯油海。

当然,你可以说,总导演还是供求规律。

那么,我且问你,这世界除了供求规律,还有什么?

当你给你调皮的儿子一扇耳光,供求规律躲在哪里?

通货膨胀鼓着猩红的嘴唇,强吻你的额头。你用双手捂紧荷包。

政府着急了。动荡的社会,对谁都没有好处。韩国的牛肉砸向人肉,石油危机波及全球。

一个失恋者喃喃自语:时间是最好的医药。的确,慢慢地,心灵的创伤自然会疗好。

而一个失恋的企业,却不会说话。一个失态的地球,也不会说话。但心里明白如镜:时间不是解药。

资源性产品今天与他擦肩而过,企业,明天他就会跳楼自杀;由资源性产品大奶导演的二奶通货膨胀三奶经济萎缩四奶经济萧条一一走来,地球,明天他就会缓慢转动。

企业哪里是自杀?分明是他杀或者她杀,归根结底是它杀——资源性产品谋杀。

对资源性产品也应该分个罪孽轻重。那些个用途最广泛、最便捷、最不可廉价替代的东东,可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要犯。

石油、铁矿石名列榜首。

强壮的,用刀枪来控制我吧!

坚定的,用金钱来控制我吧!

机敏的,用期货来控制我吧!

懦弱的,用眼泪来控制我吧!

我就是资源性产品,尤其是杀红了眼睛的资源性产品。奉劝诸位地球人,特别是一辈子习惯于啃咬发黄教科书的经济学家,不要相信我会手臂发软放下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