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上的搏击>>之一:那一刻天崩地裂


 

 

引言

 

五月上旬的川西平原与山地,有着格外恬静的美丽。所有的庄稼与草木,都在温暖的阳光下拼力吸吮着大地的养份,都在贪婪地奋发地生长着,让这块被地球被人类娇宠着的富饶土地充满百倍的活力与生机。

 

阔别多年之后,我和我的作家朋友开着车,正在川西的大地上自由地行走,享受着阳光,绿叶和清流,享受着美酒、珍茗和友情,享受着30年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带来的舒适与快乐。几日前我们从重庆出发,沿渝遂高速直奔世界屋脊下的雨城雅安,数日后又沿成雅高速来到成都,探视母校,寻访故旧,天天被亲情和友谊浸润,日日为音乐与艺术而陶醉……

 

然而,就在其时,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我们的脚下萌动;一次惨绝人寰的悲剧,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地壳下悄悄拉开了黑色的帷幕。印度板块向东挤压生成的年轻的青藏高原,将其蓄积了数十年的能量疯狂地冲击四川板块,并在300多公里长的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到北川一线訇然释放……

 

于是,那一刻天崩地裂;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地域最宽烈度最强,殃及数千万人的自然悲剧就在美丽的天府之国绝情地上演!

 

一、那一刻天崩地裂

 

绝对是巧合,我们在地震前夕赶回了重庆。我们义无反顾地回川重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四川的朋友太热情了,我们不想过多搅扰他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512日下午228地球的撼动让3000万重庆人同样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当城市中央几百座高楼一起摇摆晃动的那一刻,当成千上万市民惊叫着沿着狭窄的楼道冲向地面的那一刻,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这种大地的震怒来自何方,甚至不知道它会将我们带向何方,是生存还是死亡?

 

当城区的高楼前所未有地大幅度晃动的同时,位于北部新区人和一侧的重庆武警消防总队办公楼也未能幸免,也在惊恐地摇摆着,办公桌上的物什疾速地移动,平日里安静的水杯忽然间荡起了涟漪,人莫名地有了晕眩感……

 

那一刻,总队政委傅纪成少将正坐在位于三楼的办公室里,楼体强烈地晃动使这位从军从警三十多年的将军意识到“有事发生”了!他马上询问部属,均回答情况不明。一阵阵焦虑在他心中升起。将军戎马一生,什么事情没经历过?大到开县天然气泄漏,天原化工厂爆炸,小到一次次的森林大火,一次次的生命救援,都挺过来了!可是这一次不同,大楼几十上百秒不停地摇摆晃动,意味着附近肯定有强烈地震发生,何处生灵又遭涂炭?何处人民急须救援?基层一个个电话打到消防指挥中心,可一切却茫然不知。他怎能不心急如焚?总队长王沁林少将此时正在国防大学学习,指挥应急行动的职责自然应当由他承担。他对我说,那时的等待,如同一种煎熬!

 

与傅政委有同感的还有高正超副总队长。其时他在加州花园正往楼下走,剧烈的摇晃使他站立不稳,他预感有强震发生,立马叫司机把车径直开往消防指挥中心,通过指挥中心与各区县消防支队或大队联系。顷刻,周边地区纷纷报告说,震感虽强但问题不大,灾情不重。他吩咐立即情况汇总并上报市公安局,同时呈报市政府。

 

此时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已向全中国、全世界简略地报告了地震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迅即又修订为7.8级!(注:数日后再次修订为8.0级)

 

几乎是同时,消防总队指挥中心接梁平急电:梁平县文化镇和礼仁镇中心小学垮塌,学生被埋,请求支援。此事即报傅纪成政委,他立马派参谋长率特勤支队数名精兵强将即刻驰援。

 

重庆消防抢险救援第一行动由此在远离汶川400公里开外的梁平县迅即展开。

 

下午312分,消防总队迅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全市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

 

下午350分,傅纪成政委紧急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方案,与会的总队领导个个神色凝重,忧心如焚。随着中央电视台直播频道报道的逐步深入,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也渐渐的展示在大家面前。尽管主震区详情仍然不明,但身经百战的消防勇士们心知肚明,这场灾难来势凶猛,来得突然,来者不善!汶川7.8级地震堪比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而汶川大地震发生地,山峰高峻,河流湍急,地广人稀,道路崎岖,救援形势远比唐山更严重,更危险!

 

国家有难,勇士何惧?!

 

作为国家的一级防灾预警部门,消防总队自有成熟的灾害应急预案,消防官兵尤其是特警,实际上就是一支应对灾难的快速反应部队,他们无时无刻不保持戒备状态,以防不期而遇的各类威胁与灾难。下午四时半,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成立。总队政委傅纪成任总指挥,副总队长高正超、蹇可银、李明才、詹寿旺,副政委徐烛为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作战组、医疗救护组、宣传组、保障组、信息汇总组。同时,还设立了多个抗震救援突击队和一个负责接待转运兄弟省市区抗震救灾消防人员的中转联络后勤保障指挥部。

 

傅纪成政委告诉我,我们的救援突击队与解放军不一样,都是以中队为行动单位,在首批救援突击队200多人中,更以特勤支队的官兵为主体,同时吸纳了区县支队的特勤士兵,这些官兵身经百战,能打硬仗,尤其擅长各种紧急情况下的人员搜救。他们配备了时下较为先进的搜救器材和设备。总队充分考虑到震区恶劣的环境条件,在车辆,装备诸如起重,液压,破拆,照明,通讯乃至给养和供水方面都给予了最周全的安排,并让每一位突击队员都携带了完备的个人防护器材如头盔、手套、救生袋、安全带、腰斧、空气呼吸器等等,而个人生活用品如被褥、帐篷以及医疗急救用品也不可或缺,尽量配齐。

 

可贵的是,突击队领导考到震后的复杂情况,在备足一流装备之后,刻意让队员们带上钢钎、铁锹、錾子,手锤一类“土工具”,而恰恰是这些土工具,在解救受难群众时与洋工具配搭使命,发挥了很多作用。

 

党委会上,总队在家的6名师职干部纷纷请缨上一线,大有“国家有难民族有难我不赴死谁赴死“的英雄气概。傅纪成提议,由年纪最长身体欠佳的高正超副总队长坐镇重庆,自己亲自率队上前线。高副总队长却不领情,说,王总不在家,你就是当家人,家里有那么多事要你主管,还是我上吧!我年纪是大一点,但经验也算丰富,处理一线上的事用得着我!

 

党委会决定,师职干部都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此后,指挥部的命令迅即下达到各支队,相关人员立刻集结待命。尽管震区情况不明,上级尚无具体指令,但使命感与责任心让他们热血沸腾,他们的心早已到了灾区,巴不得早一点插翅飞越重重关山,飞到受苦受难亟待救援的灾区同胞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