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做客新浪《文坛开卷》聊人文奥运(聊天记录)


实录:余秋雨聊人文奥运与中华文化

奥运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新的起点

 

·夸父追日的精神比奥运精神更高

  《寻觅中华》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心目中一个人的中国文化史,夸父追日当然也很坚定,只不过夸父追日表现中国人的一个神话精神,人和天是合一的,太阳和人的关系,不是同在的关系,我可以追赶他。夸父追日的精神比奥运精神更高。因为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太阳你和我生活在整个这么一个天地之下,我可以把你当成哥们儿,一到晚上我就找不到你了,我要追,追到哪里他不知道,就追啊追啊,永远没有终点,因为没有终点,追逐也是永远的。夸父这个人是中华民族对天的一种感觉。中国文化当中缺少我们想象的宗教,和这个也有关系。他和天地、和神、和鬼都是处于一种非常平等的状态。

  人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相对于谁是核心?相对于天、神、鬼来说,人是核心,女娲可以是天,夸父可以追日,嫦娥可以奔月,你看,天也好,日也好,月也好,在中国古代的人当中都可以做到的,从头到尾围绕着这个精神去追、去投奔。

    这也是一种信仰,但是这种信仰并没有把天、地、月当成一个非常明确的信仰,只是人精神的一种信仰。嫦娥奔月并不是月是我的信仰,而是我奔月的这个举动是信仰。全中国人抬起头来看碧海蓝天的时候,想到的也是嫦娥和月亮的关系。女娲补天,不是天是受信仰的,而是女娲补天的精神是信仰的。这个信仰方式和西方不一样,我把它作为单独一篇。我当时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当时正躲在我家乡的一个山里边,我从大地震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这是我在《老子》之前的一篇。

 

余秋雨:夸父追日的精神比奥运精神更高

网络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公共空间

 

·当年写《文化苦旅》的崇敬与哀伤

  这个寻觅是非常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一件事情,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去寻觅,过去有很大的误区。我为什么花那么多长时间寻找?一定要到废墟、故地寻找盛唐的雄风、大汉的雄风?我们的书里也有,但是是大小不分的,后代读书的人很不方便,因为清代的东西比较容易读,或者是清代的东西资料比较多,大家就把清代的好多宫廷故事或者是唐代的好多宫廷故事,最早一点把战争的一些故事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中华文化的主脉,这个有一点搞错。他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和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我们中国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关系不是很大,因为这是极少数人在宫廷里编的,儿子杀爸爸、哥哥杀弟弟,和这个关系不是很大。

 

余秋雨:当年写《文化苦旅》的崇敬与哀伤

寻觅中华文化是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欲望

  我在美国有几次演讲,美国的总领事都只能坐在礼堂外面的台阶上听,因为实在很挤,我找到了一个话的入口点,不是用几个形容词,我们地大物博、勇敢、宽容,这都不行的,我们要寻找它能够长寿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别的文明无法替代,不可重复。我开始的时候有可能告诉大家中国因为是农耕文明,而且是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它和海洋文明,游牧民族的侵略性不一样。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可以来说明。我在联合国大会上也讲过,浩如烟海的中国文明当中找不到一个要称霸世界的记录,因为农耕文明告诉他,他热爱脚下的热土,因为对反复耕耘过的热土要聚集而居,郑和下西洋没有占领的欲望,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是不一样的。有很多点,这个点是你有足够的材料来证明它的话,西方人会点头。而一旦点头,中国在世界上的威胁就不存在了,威胁论就可以反驳掉了。

  上一次我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我的主要发言就是从这一点来讲的,来反驳中国威胁论,我不是从政治角度讲,我纯粹从文化角度讲,我用的是利玛窦在中国待了30年,他的一个疑问的解读。就从这个地方来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支持中国军人远征。当时世界其它文明都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中国军人没有参与昏天黑地的决斗,这是中华文化存留下来的第一原因,当然还有第二、第三原因。书里面讲了很多,四本出来以后我能够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余秋雨: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占领欲望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支持中国军人远征

 

详细聊天记录请点击: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2008-08-11/1709242511.shtml

 

在线阅读新书《寻觅中华》请点击:http://book.2008.sina.com.cn/nzt/history/his/xunmizh/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