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柯寨传奇
说起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在八年抗战中叱咤风云的光辉战史,就不能不提起黄邱山套。那是他们当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尽管是“一枪打得透”的弹丸之地,盘踞在其四周方圆附近的贾汪、涧头集、台儿庄、韩庄、利国驿等地的日伪军,不间断的拉网扫荡非常疯狂,也没敢对它有过深入的进犯。这里四周的山岭起伏绵延不断,有着险要的地势与和谐的人脉。运河支队的抗日健儿以此为根据地,神出鬼没地四面出击开展游击战,并且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邱山套因此名垂青史。
说到名垂青史的黄邱山套,又不能不提及穆柯寨。黄邱山套有18座山头连绵而成,穆柯寨是这18座山峰中的第二高峰,尽管海拔只有290米,却和第一高峰、海拔306米的黑蛇山在北线分列东西对峙成一条谷口,扼守着进出山套的咽喉要塞。雄关漫道真如铁,正是当年日伪军对黄邱山套极度觊觎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穆柯寨距台儿庄大约30公里。从台儿庄向西经涧头集过侯孟向南举目,就可以看到这道山口和雄踞山口东侧的穆柯寨主峰(上图)。
穆柯寨,又叫寨山,还叫刘家寨。清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说:“寨山,县南六十里,形圆如釜而覆,有壁垒井臼遗址,亦昔人避兵之处也。”《台儿庄区志》:“此山主峰有三寨,北峰曰大寨,中峰曰二寨,南峰曰三寨。其中,北峰大而平,有跑马道、蓄水池、寨墙等遗址。”据许多登临者印证,这些遗迹至今依然,说数米高的青石寨墙环山耸立,望楼箭垛依稀可辨,巨大的岩石上有许多臼窝,像是插旗杆的孔洞。“跑马道”是两条三四米宽、三四里长的石墙,连接北峰与南峰,既可跑马,又可陈兵,当地人称“马脖梗”。长墙下有一片开阔的坡地,像是操兵演武的场所。顺跑马道登上南峰,峰顶设置和北峰相似,都是屯兵安营的遗迹。
依据这些兵家遗存,人们便世代相传,说穆柯寨是当年巾帼英雄穆桂英占据的寨山。而且找到了和穆桂英故事密切关联的“降龙木”——穆柯寨山西黑蛇山下葫芦套里的那株紫薇树。此树仅有几十厘米粗细,但高却有7米之多,树冠很小。每到春天,先有红花遍树,再有绿叶满枝。据说“降龙木”是穆柯寨的镇山之宝。金兵犯宋摆下天门大阵,阵内阴霾密布,毒气阴森,必须“降龙木”才能破解。面对外敌入侵,穆桂英毅然砍伐降龙木追随杨宗保从军报国大破天门阵。降龙木被砍伐后,树根部再生新芽,长成新树。据林业部门考证,此树年龄在500年以上,学名紫薇,又名“百日红”。此树在本地偶有种植,均成灌木,能长成如此高大者实不多见。但是,由于干细身高,树干中空,此树在1990年前后风折,如今仅有灌木留存。
除了“降龙木”,还有“马刨泉”、“歇马厅”和“侯孟”、“穆庄”、“杨家埠”相关遗迹与地名佐证。马刨泉在穆柯寨山西麓山腰,泉水曾四季不绝,清澈甘冽,泉型状似大马蹄,传说某年遭逢大旱,山寨和山套人畜无水可饮,穆桂英着急地骑着桃花马四处找水。桃花马在山腰用蹄子刨出来这个泉眼,解救了众生。歇马厅在穆柯寨山西北方向近10公里处平山子东北麓,是一块平整的红石板,传说是穆桂英离山从军时曾在这里休憩人马。侯孟是穆柯寨北麓的村庄,传说是当年焦赞攻打穆柯寨在这里等候孟良的地方,其实这个有些牵强。侯孟村是侯姓与孟姓居民所立村庄之意,与“等候”无关。侯孟曾用后孟之名,也和孟良焦赞无关。不过,距穆柯寨东北方向不远的穆庄村,说是穆桂英的祖居,倒是有些道理。
穆柯寨是否就是穆桂英所占山寨,正规典籍无有载传。但是作为刘家寨山倒是真有可靠的考证。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捻军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占台儿庄,陷峄县城,势如破竹。穆柯寨山下侯孟村刘平望风响应,率众揭竿而起,占据穆柯寨,纵横于运河南岸,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受封为“北汉王”。刘平家境贫苦,四季里头裹幅巾在运河闸口拉纤谋生。他率领的起义军便人人头裹幅巾,自称幅军。《峄县志》载其声势说,“于是运(河)北……莫不携兵裹粮争先恐后,皆以接平哥为名,前后至者不下十余万”,“营栅数十里,兖(州)徐(州)大震”。 幅军的声威极大地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咸丰十年(1860年),清王朝派忠亲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劲旅赶赴鲁南,坐镇指挥大军围攻。山上山下旌旗招展,杀声震天,血战三日,山寨岿然,清军无功而返。幅军乘势追击,但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在台儿庄被清兵“炮矢乱发”,“斩首数千级,又蹙之于河,杀毙溺死者万余人,河水为之不流”。刘平兵败藏匿于偪阳圩,被叛兵“斩其首以献”。幅军起义失败了,但刘平的英名不朽。于是,穆柯寨就有了刘家寨的别名。至今,穆柯寨与刘家寨双名并存,至于寨山或者大寨山,大概就是此山的本名吧?
穆柯寨因其传奇色彩的浓重,在鲁南苏北地区颇负盛名。据说,和黄邱山套的穆柯寨一样传奇的,还有好多“穆柯寨”。其中北京郊区房山区十渡风景区的穆柯寨和山东肥城的牛山穆柯寨,都很有名。但黄邱山套的穆柯寨依然是台儿庄人心目中的正宗。游览穆柯寨,一直是当地人踏青春游的最佳选择。站在穆柯寨主峰,置身古代兵家遗迹之中,南眺是一览众山小,四面群山起伏连绵,似抗日烽火的余烟在飘逸;北瞰是莽原玉带绕,伊家河与大运河相依相伴迤逦舒展,岸上绿树葳蕤,河面百舸争流。如此情景交融,谁不感慨?“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的帝王之吟(乾隆)与“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的将帅之颂(陈毅),便会在记忆的深处泛起浪花,令人对穆柯寨更加钟情。于是,人们利用穆柯寨的传奇内涵与绿色资源,开发了“马刨泉”矿泉水和“穆柯寨”系列纯粮酒,产品畅销不衰,深受消费者的追崇。同时,人们更渴望着穆柯寨旅游的深度开发,使之成为鲁南苏北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让黄邱山套与穆柯寨山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内涵及其传奇色彩,借助青山绿水和钟乳岩洞得以广泛而深远的传承与弘扬。
然而,人们的这一渴望,如今正在却被那些方兴未艾的水泥厂、采石场无情地蚕食着(下图)。昔日鼓角连营、盛名远播的黄邱山和穆柯寨,难道若干年后,只能在我等这些干涩枯燥的文字中继续着她的传奇了吗?呜呼!
同主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