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并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现在已超过一个半世纪。在这个漫长的里程中,经历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复检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吸收了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建立了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组成部分的科学理论体系,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最为宝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以近现代科学成就为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人类全部理论成就和思想历史的总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了长足发展,许多学科领域都有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方法和能力,大大地拓宽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视野,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几经变迁,磨砺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国际资本主义的挑战,既包含着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也包含着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与反渗透、西化与反西化的斗争。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的事实面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地位、作用及其命运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怀疑。这就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现实,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不断发展。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特征、矛盾及其历史命运等问题,做出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索。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探讨中,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而深入地领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既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历史课题,也是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相信,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途。
目 录
前言…………………………………………………………………………………
第1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论………………………………………
1.1 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
1.1.1 科学理论的伟大诞生…………………………………………………
1.1.2 创始人的丰功伟业……………………………………………………
1.1.3 人类思想上的伟大变革………………………………………………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1.2.1 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1.2.2 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1.2.3 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力…………………………………………………
1.3 研究科学理论需要科学态度………………………………………………
1.3.1 维护科学理论的尊严…………………………………………………
1.3.2 还科学理论的本来面目………………………………………………
1.3.3 研究科学理论要有科学方法…………………………………………
第2章 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论………………………………………………
2.1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艰难探索………………………………………………
2.1.1 哲学世界观的根本分歧………………………………………………
2.1.2 对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评价…………………………………………
2.1.3 人类对世界本质探索的最高成果……………………………………
2.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2.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2.2 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
2.2.3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与时空观……………………………………
2.3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
2.3.1 意识的起源论…………………………………………………………
2.3.2 意识的本质论…………………………………………………………
2.3.3 意识的作用论…………………………………………………………
第3章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论……………………………………………
3.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3.1.1 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
3.1.2 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3.1.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3.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3.2.1 对立统一规律…………………………………………………………
3.2.2 质量互变规律…………………………………………………………
3.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3.3.1 原因和结果……………………………………………………………
3.3.2 偶然和必然……………………………………………………………
3.3.3 可能和现实……………………………………………………………
3.3.4 形式和内容……………………………………………………………
第4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4.1 人类认识本质论……………………………………………………………
4.1.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4.1.2 认识主体与客体关系论………………………………………………
4.1.3 实践及其决定作用论…………………………………………………
4.2 认识发展规律论……………………………………………………………
4.2.1 从实践到认识…………………………………………………………
4.2.2 从认识到实践…………………………………………………………
4.2.3 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
4.3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4.3.1 真理的客观性…………………………………………………………
4.3.2 真理的辩证性…………………………………………………………
4.3.3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第5章 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论………………………………………………
5.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科学发现……………………………………………
5.1.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5.1.2 唯物史观的创立………………………………………………………
5.1.3 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
5.2 社会结构论…………………………………………………………………
5.2.1 社会经济结构…………………………………………………………
5.2.2 社会政治结构…………………………………………………………
5.2.3 社会意识结构…………………………………………………………
5.3 社会发展规律论……………………………………………………………
5.3.1 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论…………………………………………
5.3.2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论………………………………………………
5.3.3 科学推动作用论………………………………………………………
第6章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
6.1 人的本质和价值论…………………………………………………………
6.1.1 人的本质论……………………………………………………………
6.1.2 人的价值论……………………………………………………………
6.1.3 市场取向的价值观……………………………………………………
6.2 人的历史作用论……………………………………………………………
6.2.1 个人的历史作用论……………………………………………………
6.2.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论…………………………………………………
6.2.3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6.3 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6.3.1 人们创造历史的自觉性………………………………………………
6.3.2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6.3.3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
第7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
7.1 劳动价值论…………………………………………………………………
7.1.1 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建立……………………………………………
7.1.2 商品的价值构成………………………………………………………
7.1.3 价值规律………………………………………………………………
7.2 剩余价值论…………………………………………………………………
7.2.1 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
7.2.2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7.2.3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7.2.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7.3 剩余价值分割………………………………………………………………
7.3.1 利润和平均利润………………………………………………………
7.3.2 剩余价值分割形式……………………………………………………
7.3.3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第8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论……………………………………………
8.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1.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8.1.2 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8.1.3 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8.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8.2.1 资本的运动过程………………………………………………………
8.2.2 资本循环和周转………………………………………………………
8.2.3 社会资本再生产………………………………………………………
8.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3.1 资本主义经济危的实质………………………………………………
8.3.2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8.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第9章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论……………………………………………
9.1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9.1.1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
9.1.2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特点………………………………………
9.1.3 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的深化……………………………………………
9.2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9.2.1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9.2.2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9.2.3 资本主义社会平等……………………………………………………
9.3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9.3.1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9.3.2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9.3.3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演变……………………………………………
第10章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论…………………………………………
10.1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10.1.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0.1.2 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
10.1.3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
10.1.4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0.2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0.2.1 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
10.2.2 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点………………………………
10.2.3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10.3 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10.3.1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10.3.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先决条件………………………………………
10.3.3 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
参考文献……………………………………………………………………………